热门: 沪场馆展出能力全球居首   沪将落实外国人过境免签   流感高峰或持续到寒假   周四雨停新一轮冷空气来袭   多霾季选择口罩有讲究   全面二孩拟1月1日起实施   申城市区今日破冰点   圣诞装饰品市场断崖式下跌   抢购春运火车票成疲劳战   上海试收“雾霾费”   长途客运春运方案出炉   地铁"冬至"运营方案推出   沪公交车借专用道插队   上海今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9号线车厢遭涂鸦   
【浏览字号:
“最温暖图书馆”里的“拾荒老人”离世
http://news.online.sh.cn 2015-12-22 11: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月22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张璇)生前,我们以为他只是一名“拾荒者”,出现在图书馆,出现在大街小巷,却有着宝贵的“精神世界”;身后,他原是一名77岁的退休高中教师,准确地说,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拾荒者”,却成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他叫韦思浩,退休后拿着5600多元的退休金,本可安心养老,却选择拾荒“补贴”生活。原来,他“补贴”的是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省吃俭用资助他们,一生为教育劳心。

  最后的身影:爱阅读的拾荒者

  去年,因给拾荒者提供阅读空间,杭州图书馆被网友评为“最温暖图书馆”。对此,有媒体采访了当时图书馆中的一些拾荒者,韦思浩(报道中化名“章楷”)就是其中之一。

  “一根竹竿将两个口袋挑于肩后,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老人身影单薄、生活贫困却依然热爱阅读,“看书前洗手”“查阅医书自己医治腿疾”等细节感动了不少网友。

  “尽管浑身污渍,但老人的手却很干净。”据杭州图书馆管理员戚晓黎回忆,杭图并没有规定拾荒者必须洗手,但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净,绝不把书弄脏。

  “看得出来,他很爱看书,有时候一个星期能碰上他好几次,三楼不少管理员都对他面熟。”戚晓黎说,他与别的“拾荒者”不同,他看的书都挺深的,借阅一些政治、历史类的书籍,“印象最深的是他借阅过曼德拉传记。”

  世事无常。据杭州市江干区交警大队陈警官介绍,2015年11月18日,韦思浩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父亲走了,没想到他在十几年前就决定捐献遗体。”韦思浩的二女儿韦汀说,她拿出老人亲手写的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面写着“本人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洒江河(钱塘江及西湖)”。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听说这位老人走了,深感惋惜,“没想到他拾荒背后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他的确是一个很温暖的人。”

  “拾荒”的背后:捐资助学

  捐资助学,我们总理所当然地以为是“有钱”了才能捐助,但过着收废品、卖废品生活的韦思浩显然不是那样的“有钱人”。

  “以前从不知道父亲在‘拾荒’,这次他出了事,我们才知道他是之前报道的杭州图书馆里的‘拾荒者’之一。”韦汀坦言。

  韦思浩的家可谓“家徒四壁”,还是去年交付时的毛坯,80多平方米的房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外,还有一个书柜,装着他多年收藏的书籍,空荡荡的家中还有几个捡回来的塑料瓶。

  韦思浩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但他对资助的学生却很慷慨。“我们是整理他的遗物时才看到这一叠叠证书和信件,去年搬过一次家,票据已经不全。但留下来的这些就能看出他一直在匿名捐赠,做女儿的我也深感自愧不如。”韦汀向记者展示这些捐赠凭据和证书: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浙江省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除了已经发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在老人的遗物中还有很多受助孩子的来信,韦汀说:“每封信中,都有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父亲不仅帮助他们,还一直关注他们的学习。”

  而这些受助者,或许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就是韦思浩——在所有的凭证和信件中,落款都用化名“魏丁兆”替代了。

  “他虽拿着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可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资助学,捐助金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现在的三四千元。”韦汀说,他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只满足他最低生活需求。

  “书痴”老师:一生与书为伴

  韦思浩生前曾讲过,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一天不看就受不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韦思浩是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学生,因为家人的关系,曾回东阳老家工作,有过“弃笔从农”的经历,但他从未放弃过书本。

  韦思浩曾教过的学生、现在杭州某中学任教的李老师回忆,从70年代末他们一直没中断联系,还曾帮助老人搬过家。谈起他的恩师,李老师用“全能”来形容,“当时他虽教我们数学,但语文、物理、化学都会指导。那个年代分科没现在这么细,但像他那样什么都会的老师,现在也很少。”

  “但他也很固执。”李老师说,我们不少人劝他,别去拾破烂了,好好养老,毕竟我们一般人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但劝了他也不听,现在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据杭州夏衍中学的一名教师介绍,上世纪80年代,韦思浩曾在原杭州大学、浙江图书馆从事过古籍学习和研究。“那时候,他是边打工边完成学业,十分辛苦。在我眼里,他一直特别爱惜书,也爱看书。”李老师介绍,“直到1991年,老师才从宁波回到杭州夏衍中学,继续他的教学工作。”

  据了解,1999年韦思浩从杭州夏衍中学退休时,已经是中学一级教师,但他一直坚持读书,关心国家大事。于是,杭州图书馆成为韦思浩退休后的“精神乐园”。

  韦思浩有3个女儿,都远嫁外地,“平时他一个人在杭州,现在想想,他真的是一个书痴。”韦汀苦笑,“原来家里的书都堆至屋顶,他不止一次责怪我们把他的藏书都扔掉了。他总说去年的搬家损失太大,每每说到就心疼不已。”

  韦思浩在他简单的生活中,却透出不平凡的伟大。网友“cotton2cotton”说,最丰富的精神最后追求的是最简单的生活;“悄依然的女孩”表示,总有些人在默默地温暖我们这个世界,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变成温暖他人的人。(实习生魏一骏参与采写)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魏一骏 [选稿]: 史竣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2015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