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中国自己的大飞机一直是国人的梦想,如今,这梦想越来越接近于现实。昨天上午10时左右,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随着两扇帷幕缓缓拉开,一架带有“商飞蓝”和“商飞绿”涂装的新型商用飞机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至此,经过7年的设计研发,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
中国民航市场需求激增
记者了解到,2013年,中国人均乘航班出行次数为0.26次,总运输量为3.53亿人次,10年增长近3倍。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中国市场就将接收5500多架新机,总价值高达6700多亿美元。按照中国民航业发展规划,要让95%的县级地区和95%的人口享受民航服务。到2020年旅客运输量要达到7亿人次,到2030年旅客运输量要达到15亿人次。
大型客机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根据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和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的论证方案,C919大型客机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目前在民航市场运营占比较大的150座级干线客机为切入点,采用类似目前主流机型的常规布局形式,可满足国内民航干线运营要求。
2008年7月,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启动。
总订单数已达517架
在昨天的下线仪式上,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表示,根据工程发展阶段计划安排,C919大型客机项目后续还将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首架机作为试飞飞机,首飞前需要完成系统调试、试飞试验设备和仪器安装等工作,计划于2016年首飞。
作为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大型客机目前分为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C919具有“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等特性,客舱空间与同类竞争机型相比有较大优势,可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布局选择,为乘客提供更佳的乘坐体验。后续还可在基本型的基础上,研制出加长型、缩短型、增程型、货运型和公务型等系列化产品。目前,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用户数量为21家,总订单数达到了517架。
数十万人员参与研制
C919大型客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C919大型客机研制实现了数字化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数百万零部件和机载系统研制流程高度并行,由全球优势企业协同制造生产。
作为统筹我国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的中国商飞公司坚持“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打造民机产业“生命共同体”,基本建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中国民机产业体系。按照“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思路,形成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主要机载系统在国内的产业聚集,逐步建立满足适航要求的国产材料、标准件体系。
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在择优选择16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的同时,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扩散、溢出提升我国民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