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填埋和焚烧,便是处理塑料袋和发泡餐盒的两条出路。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每天消耗一次性塑料袋、发泡餐盒超过500万只,按平均每个容器10克计算,每天产生塑料垃圾50吨,一年产生近1.5万吨塑料垃圾,这些垃圾不管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水体或空气污染。
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塑料袋强行进入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气性,还会影响到土壤内部的热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变土壤的特质。这些塑料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还会影响到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早在1847年,德国植物学家和农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卡尔·尼古劳斯·弗腊斯就在《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两者的历史》这部名著中,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然生态维护的前景表示出极大忧虑。他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今天,大量的白色污染产生并进入土壤,人和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人类和文明的“对抗的过程”愈演愈烈,弗腊斯的预言不幸言中。叫外卖产生的白色污染,成为积极参与这种人类和文明的“对抗的过程”的新伙伴,这是我们以前没有料到的。
有人反问道:难道吃个盒饭也有罪?有罪当然未必,但污染了公共的绿色家园,无论是从长远或从当前来看,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倡导已持续近十年,但收效不大。上海作为外卖普及的一个大城市,我们没能在一开始就考虑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应对之策。考虑到叫外卖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减少外卖带来的垃圾污染,是一道需要消费者、商家、外卖平台和垃圾回收产业共同思考和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