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正兴”菜馆推出限量供应的八宝辣酱粽子。据介绍每天可以卖出1千只。
随后记者先后走访了福州路上的老正兴、老半斋、王宝和、杏花楼等老字号餐饮店。这些店铺均有粽子销售,但是都没有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在福州路杏花楼门外,一名“黄牛”告诉记者,往年买粽子也很少出现排长队的情况。今年杏花楼时令新品咸肉豆板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显露出“网红”的气质,恐难再现咸蛋黄肉松青团排队8小时的爆棚人气。“其实,往年买青团也没有排过那么长的队,就是今年可能是网上炒作了,一下子青团就红了,来排队买的都是小年轻。要是粽子也能炒作下就好了。”黄牛笑着说。
难道是粽子不够“给力”,所以当不上网红么?其实不然。受到不久前杏花楼“咸蛋黄肉松青团”大卖的启发,今年的端午节,上海不少商家都在努力创新。比如,“杏花楼”的咸肉豆板粽、“老惬客”的鱼松蛋黄粽、“沧浪亭”马当店的腌笃鲜粽、“老正兴”的八宝辣酱粽、“五芳斋”的迪士尼“美国队长”粽。
到底哪一家的粽子能够在距离端午节还剩一周的最后关头脱颖而出,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记者手记:当“网红”不能仅靠运气
如果和粽子相提并论,那么“包脚布”只能算是个屌丝。它没有粽子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也承载不了什么传统文化和习俗。但老百姓就是喜欢它,每天排着队买,无论在街边巷口还是商场的美食林。在“拥抱”小龙虾、牛油果和三文鱼之前,“包脚布”只有油条、脆饼、火腿肠三个好基友。
如今,“包脚布”也登堂入室,成了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人气美食。可见吃这个事情上,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创意,还是很重要的,众多老字号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有吃货总结,粽子里包上龙虾、鲍鱼就成了奢侈品,而包上小龙虾的“包脚布”就觉得特别接地气,忍不住想来一个。
当然,粽子欲复制“网红青团”的成功轨迹不能仅仅靠运气。在“网红青团”和小龙虾“包脚布”走红的背后,离不开网络的推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利用传统节庆日的契机“包装”自己,主动在网上炒作自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自己,喜爱自己,给众多老字号提出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