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弄管会消融坚冰
然而,对这支劝导队,大家一开始并不买账。劝导队没有执法权,单纯的劝阻效果有限,菜贩们乱摆地摊,菜皮依旧随处可见。
“弄堂管理有尴尬之处,就是交警管不到。”王剑锋说,交警只管马路,弄堂不归他们管,治理诸如乱停车、跨门营业等乱象,还需要发动更多力量参与。
几方会诊下来的结果是,变自治为共治,决定成立“弄管会”。
“弄管会的成立,不仅打破了万村和江苏两个居民区之间的边界,还打破了居民与物业、周边商户、社区单位各方的边界。”李世樑说,在这个共治平台上,各方进行议事协商、监督评议、自治共治项目对接等,为整治求得共识。而来自居民、物业、社区单位以及商户共9位代表,成为弄管会的骨干。
共治伊始,弄管会发出了一份公开信。弄管会会长沈国惠亲自执笔,他从弄堂的文化之根写起:这里坐落着许多历史名宅,居住过很多名人,张爱玲居住的开纳公寓,武定西路1357弄史良故居等,文化底蕴深厚,可是现在我们的家园呢……
这份公开信发下去后,居民、商户、社区单位都很受感动,大家达成一致,要将自己的家园守护好、经营好。
整治过程中。
有了这个基础,治理变得顺畅起来。临时党支部通过弄管会平台,定期组织召开协商会,直面辖区商户居民的矛盾纠纷、街面脏乱差、跨门经营等问题,让各方来此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建议。弄堂规则也逐渐确立,碰到执法问题,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整治。
就如坚冰一点点融化,镇宁路465弄风气好转,私接乱拉电线清除了,无证液化气钢瓶取缔了,群租等隐患有了缓解,跨门营业、流动设摊等顽症治理更是立竿见影。
综合治理仅是开端
“10多年了,家门口这条路一直没法下脚,可现在畅通了。”家住万村居民区的沈阿姨,亲眼看着镇宁路465弄一天天变畅变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街道拆除违规广告牌14块、消除安全隐患46处、取缔群租15户拆除床位103张、规范跨门营业277家次、清除40处占道堆物、清理无主垃圾18吨。
“原来商户、居民、管理者彼此对抗、抱怨,现在好了,大家可以坐下来平心静气沟通。”陈新宝说,现在协调的不仅是居民和商家,镇宁路465弄里的园区也会和他定期沟通,帮他们出主意。
“这个弄堂会慢慢转变业态的。”安垦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进驻的都是涉外企业,老外都很喜欢这个老洋房聚集的中心城区,可先前的脏乱差环境,离他们想要看到的市井味道相去甚远。可现在环境变好、变靓了,目前园区招商非常顺利。“这是双赢。”
而在街道干部看来,镇宁路465弄的综合治理仅是开端,镇宁路465弄及其周边区域的整治已经提上日程,“届时,镇宁路、愚园路、万航渡路这一块区域环境整体提升,将形成别有风味的都市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