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间世》自上线播出以来引发强烈关注用“不说谎”的镜头表达
大型纪录片《人间世》视频截图。
8月22日消息:用“现象级”医学纪录片来形容《人间世》一点都不为过。这部由SMG融媒体中心和上海市卫计委历时两年策划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从6月11日上线播出以来,引发强烈关注。21日,“尊重医学,尊重生命”大型纪录片《人间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部分医者、学者、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解析这部纪录片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这部纪录片,观众给予最多的评价是:真实。10集的“有限”容量,决定了它不可能涉及医患的方方面面,但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它不回避医学治疗的失败,直面残酷、无奈的死亡。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也是《人间世》中的“主角”之一。纪录片中,他成功地为19岁女孩做了一台难度极高的心脏搭桥手术。“我们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也尽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一个手术、一个指标做到完美。”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张颐武指出:“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焦虑,集中在病患方担心医生渎职或不负责导致不救命,这几乎成了普遍的民间意识。《人间世》之所以被观众普遍接受,因为它呈现的是一曲对生命价值的赞歌。在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前,病人的苦、医生的难都真实呈现,但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在用最大努力争取生命。”
纪录片里,医院打开大门,敞开心扉,让媒体走进工作间;患者不惧隐私,直面镜头,真实表达与疾病抗争的悲与喜;媒体体现专业水准,用“不说谎”的镜头“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表达”。医患媒三方的共振在《人间世》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叙事中显得真实又可触。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指出:“《人间世》里,我们看到医生的可为和可不为。如果延伸,我们还看到了媒体在面对人间百态时如何选择可为和不可为。医生和患者是永远的存在,但是在医、患、媒之间,《人间世》让我们看到媒体的主动、可为,而媒体把这种可为做到了极致,或者是更好的一种到达。”
与会者认为,摄制组没有把镜头停留在表层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本身,而是深入到医疗第一线,用1000多小时的画面,还原了医患之间的真实生态。“一件新闻作品,能够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思想性,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内容永远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