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消息: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迎来第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该院抗生素研究所医生陈轶坚,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些干细胞将作为健康的种子,在与他有缘的血液病患儿体内“生根发芽”,为孩子重建一个健康的未来。
陈轶坚是党龄15年的老党员。去年11月底,他收到中华骨髓库低配成功的通知,毫不犹豫地按照程序进行高分辨配型。有缘的是,他与患儿的高分辨配型完全吻合。
今年6月,陈轶坚进行了严格体检,8月25日生日当天,他住进病房,开始注射药物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腼腆的陈医生话并不多,“这没什么,救人是本分。”
在陈轶坚看来,这样的付出很平常。4年前,他乘坐卡塔尔航班从乌干达恩德培前往多哈转机回沪。机上,一名黑人孕妇突然昏迷。在无人了解病史的情况下,他准确判断孕妇患有低血糖昏迷,为患者注射了两支静脉用胰高血糖素,又将葡萄糖凝胶挤入她口中,这位患1型糖尿病的“准妈妈”很快转危为安。当时,机场、机组人员以及全体乘客都向这位中国医生翘起大拇指。他被评为“2012年度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华山医院捐献干细胞有着良好传统。1996年,我国首例非血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华山医院完成,捐献者孙伟被誉为“中国大陆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2005年,18岁的复旦医学院学生陈莉在华山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骨髓库建库以来最小的捐献者。此后,药剂科药师郭燕萍、PET中心医生黄喆慜、规培基地学员袁杰先后完成早血管细胞采集。
9月2日,华山医院将举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