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再次收到政策“礼包”,试行半年的国家“海淘”新政迎来新一轮延期。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将跨境进口电商新监管政策的过渡期延长至2017年底。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我国每人平均一年海淘18次,远超去年的7次。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跨境电商成为多家电子商务平台的新亮点,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国内上市企业跨境通、广博股份都已布局跨境电商全产业链。
从商务部获得消息表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过渡期延长至2017年底。这也就意味着,在2017年底之前,在天津、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重庆、福州、平潭等10个试点城市经营的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暂不核验通关单,暂不执行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
此前今年4月8日起,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迎来核心为调整关税、正面清单、通关单三项内容的新政。即在税收层面,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在通关层面,参照《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上述监管政策出台后,使得海外直邮的税收压力增大,同时备案周期的延长造成跨境电商网站上的“爆款”货物纷纷缺货。
随后,在新政出台一个多月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对正面清单和通关单相关的监管在试点区内,从5月11日起给予一年过渡期,继续按照试点模式进行监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为稳妥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过渡,经商有关部门同意,上述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底。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过渡期延长,对于跨境电商有一定利好,尤其是保税进口模式的跨境电商;对直邮、拼邮类海淘平台则影响不大。
而也有从业者指出,过渡期延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跨境电商的融资。由于正式的政策仍未出台,未来跨境电商如何发展仍然模糊,资本看不清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从而产生惜投心理。
而对经营者来说,不知道未来经营的重点是放在海外仓还是国内保税仓,有可能错失发展机会。同时,延期不代表政策尘埃落定,政策起伏不定,对电商本身有一个心态的影响,谁都不敢放开手脚干。
庶正康讯技术法规负责人李秡解释,此次有限延长过渡期的举措表明了国家管理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务实态度,之后无论是对于跨境电商还是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都离不开规范管理。未来对于本土企业来讲,只有提升了质量水准和科技含量,才能赢回市场;而对于境外企业来说,必须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尽快研究出拓展中国市场的规范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