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后,上海骤然降温。御寒保暖、进食温补成为大多数百姓在冬季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等疾病发生的最常见方式。昨天上午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平行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这就是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药促进健康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在慢病时代大有可为
中医药是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尤其老龄化社会与慢性疾病发病率快速攀升的今天,中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必须要把医学发展战略转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医学。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陈凯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成果,“扶正化淤方治疗慢性肝纤维化如今在美国已完成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正在进行。”据了解,龙华医院肿瘤科由刘嘉湘教授领衔团队历经5年多研究,以扶正治疗为主、祛邪治疗为辅,突破了中西医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学科限制,使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单纯化疗多出5.27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与补充医学处处长张奇说,未来15年,全球都将挖掘传统与补充医学对卫生保健的潜力,建立覆盖全民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障。张奇提到,在长宁区的探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已经很好地把中医药整合到公共卫生体系中,不仅政府非常关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社区基层的老百姓也被发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