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商”道| 瑞虹天地月亮湾下月试营业,虹口社区商业启动升级
下个月,在虹口大型住宅区瑞虹新城附近,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瑞虹天地月亮湾”将正式亮相。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服务于周边居民的社区商业将更加完善,更意味着瑞虹社区商业已走向转型升级之路。
虹口区商委副主任李红波介绍,从1998年瑞虹新城迎来第一批入住居民开始,瑞安房产已先后在周边开发了“瑞虹坊”等社区商业项目,而随着去年瑞虹天地“星星堂”开业,以及“月亮湾”和“十三五”期间的“太阳宫”项目亮相,这里将逐步形成虹口中部地区的商业新地标。
定位音乐娱乐主题商业,力争再造一个“新天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瑞虹天地月亮湾”目前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比较独特的是,它采用了开放式休闲街区形态,随处可见绿色植被,其中开放区域及绿化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40%。
5处水景也颇引人注目。据介绍,分布在园林四周的喷水池里,高低起伏的泉水模拟了由月球作用的潮汐现象,也是对“月亮湾”这个名字的呼应。
在商业空间上,月亮湾内有4个公共广场和20个露天平台,以满足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多种需求。其中,国内最大的原创音乐机构Modernsky Lab音乐艺术空间,将带来每年几百场的现场音乐表演,还引进音乐主题餐厅、录音棚、DJ studio、音乐学校等多种娱乐形态,举办大量的公共表演艺术活动。
瑞虹新城项目总监刘梦洁告诉记者,目前已有近 80 家优质商户确认入驻,其中约 80%的品牌为虹口区首店,15%的品牌为上海首店。除了24小时主题餐饮,月亮湾还将开设上海首家精致型影城“英皇UA电影城”、以及时下流行的电子竞技场馆等,将消费者带入融合音乐、艺术、时尚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她说,在中心城区中,虹口的人均商业面积比较低,此前调查发现虹口居民的商业消费往往流向外滩、陆家嘴、人民广场等地区,瑞虹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又是4号线、10号线地铁双线覆盖,月亮湾完全可以成为既服务周边1公里14万常住居民,又辐射虹口乃至半径5公里内外约250万消费者的地区商业中心。
社区商业的趋势将更加多元和复合化
瑞虹新城最初的社区商业配套是瑞虹坊,涵盖了超市、药店、商场等多种业态,满足居民日常所需,经营状况良好。2007年,瑞虹新城被商业部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2008年,瑞安房产又主动调整了策略,将原先规划的一部分住宅用地转为商业用地,于是有了之后“瑞虹天地”系列商业体的出现。
去年5月,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瑞虹天地星星堂”开幕,主打亲子体验型牌。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集聚众多知名儿童教育、运动娱乐与服务品牌,家庭式餐饮名店、生活零售、个人护理等多种业态。
不过记者看到,尽管周边居民的亲子消费需求旺盛,但在非周末的时候,这里还是显得有些冷清。据介绍,由于平日孩子多为爷爷奶奶辈看护,消费力并不强,加上目前针对3岁以下婴幼童的商铺较多,因此相对局限。下一步,“星星堂”将调整定位,进一步面向更大龄的孩子以及年轻家庭所需。
而“月亮湾”和“太阳宫”的野心则更大,基本跳出了原先社区商业的框框,其中“太阳宫”还将打造亚洲最大的室内美食中心,极有可能成为虹口乃至上海的商业新亮点。同时,“星星堂”、“月亮湾”和“太阳宫”之间将建起地下连廊。未来,10号线邮电新村站和4号线临平路站之间也将地下连通。在地下走廊步行时,也可以顺手买点喜欢的东西。
记者注意到,在《虹口区社区商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瑞虹天地地区商业中心和北外滩地区商业中心等都列入了社区商业的重点项目。截至2015年底,虹口全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为200万平方米,其中社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邻里商业”等多层次的社区商业布局已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虹口区将根据南、中、北三大片区的区域划分及功能定位、人口构成等,打造“南部高端商务商业和滨江生活休闲组合型、中部商旅文融合和新兴社区商业组合型、北部科创园区和大居商业配套组合型”的社区商业发展格局。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将日趋多元化、复合化;需求将更加多样多层次,布局将更趋个性集约。而在虹口,目前列入市级商业街(区)的只有相对落寞的四川北路商业街。在这个意义上,“瑞虹天地”希望能辐射周边约250万常住人口的野心,恐怕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