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盘上海精彩地下场所   上海最贵的20样东西   吃这个菜能防多种癌!   央视主持人最痛买房史   魔都最霸气的15家面馆   揭韩8大整容最多女星   这样布置沙发客厅翻倍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浏览字号:
"黄浦阿姨爷叔"管了弄堂30年 上海联防队就发源于这里
http://news.online.sh.cn 2016-12-17 14:32 [来源]:上海观察

 

  原标题:“黄浦阿姨爷叔”管了弄堂30年,上海联防队就发源于这里

  时代在变,百年老弄堂经受着岁月的冲刷,但因为有了这群“黄浦阿姨爷叔”的存在,这里始终整洁、有序,充满着温情。

  在北京活跃着一批“朝阳大妈”:他们身穿红马甲、臂挽红袖标、头戴小红帽,走街串巷,在治安防控方面屡立奇功,成为“片儿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辖区内的贵州居民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弄堂里,也有一群“黄浦阿姨爷叔”:他们衣着朴素,行走在弄堂深处,手持摇铃、小喇叭按上、边走边喊,治安、环卫、调解纠纷……样样都管,而且这一管就是30年。上海联防队就发源于这里。

  13个党员成为首批队员,防火防盗都防住了

  第一代队员朱金山

  北京东路、西藏东路、厦门路、浙江中路,围合出一片老弄堂,这里就是南京东路街道辖区内的贵州居民区。

  红砖灰瓦的老石库门,都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建造。第一批“黄浦阿姨爷叔”——贵州居民区业余联防队员,基本都是出生在这里。

  现任联防队副书记朱金山,79岁了,精神矍铄,是第一批队员中目前唯一的“现役”队员。只是当年那个头发乌黑的“邻居大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贵州居民区全部是老旧小区,有近1900户人家,户籍人口6600多。居住密度比较高,房屋相对简陋,小区地处闹市又是临街,人多眼杂。

  1986年,为了小区平安,在当时的居委会党支部支持下,13个党员居民成立了业余联防队。“队员有教师、医生、国企职工等等,绝对大多数都是在职职工。”

  朱金山从小就长在贵州居民区,结婚生子都在这里,对小区的一草一木有感情,所以当时的居民区党支部老书记一动员,朱金山就报名参加了。没想到,这一加入就是30年。

  那时,朱金山还不满40岁,白天上班,晚上就按排班表在社区里巡夜。巡夜在晚饭后,小喇叭拎上,边走边喊:防火防盗,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关好门窗。

  朱金山算过,居民区有22个弄堂口,一条条弄堂走下来,外面再兜一圈,刚好一个半小时。“这小喇叭刚好说到‘晚安提示’,这一晚的巡逻才算完成,可以安安心心回家睡觉。”

  老弄堂,邻里关系近,联防队员走了几年,相互之间愈发熟络。谁家大人粗心,钥匙插在门上忘记拔,联防队员就在门口喊一嗓子;谁家阿婆大意,饭做好了,煤气灶却忘记关,联防队员就敲门提醒一下。

  如此这样,30年日一日,防火防盗,还都防住了,贵州居民区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老居民与新住民发生冲突,联防队巧妙调解邻里矛盾

  贵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与联防队员在巡逻

  时代在变,上海中心城区的环境也在变。上世纪90年代末,贵州居民区周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商场越来越酷炫,弄堂里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着变化:土生土长的老居民不断迁出,外来流动人口不断进入。

  贵州居民区如今还居住其中的只有2000多人,还有2200多人是租借在这里的“新住民”。

  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老居民与新住民在最初的融合中冲突不少。其实,这也是上海很多小区都遇到的问题,而在家家生活空间相对局促的贵州居民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迫切。

  当邻里纠纷已然成为贵州居民区潜在的安全隐患时,联防队的职责中又自然而然“派生”出调解邻里矛盾。

  朱金山还记得,一户老居民与一户租住的新邻居因为生活琐事摩擦不断。一次,两人又因小事争执。老居民气急,拿出家中汽油桶与打火机,要与新邻居搏命。老朱刚好在自家窗台前目睹这一幕,穿着拖鞋就冲出了家门,喊来众人夺下汽油桶与打火机,将肇事者送到了派出所,并及时告知居民区党总支。事后,联防队队员与居民区党总支共同为两家邻居进行了多次调解,两家人这才冰释前嫌、相安无事。

  贵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皖瑾说,党总支对所有联防队队员都有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要求——遇到突发事件,可先行处置的就处置;无法先行处置,要即时报警并告知居民区党总支进行调解与解决。

  新上海人、20多岁年轻人,接过“黄浦阿姨爷叔”手中的摇铃

  “现役”联防队员

  前几年,联防队开始有了一件让贵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皖瑾头疼的事。

  “队员严重老龄化,130多位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5岁,还有一些70多岁的老队员坚持一趟不拉的巡逻。有时候众人劝,老队员会说,我身体硬朗着哪。”方皖瑾说。

  一位80岁出头的老联防队员,被方皖瑾好说歹说才“劝退”了。方皖瑾已是这30年间,贵州居民区的第四任书记,一干就是10年。

  老龄化本来就是大城市人口发展的趋势,特别在贵州居民区这样的老式小区趋势更加明显。

  新住民可以被作为年轻力量充实进联防队。早在2005年,在居民区党总支引导下,一批批新住民们就开始加入联防队。

  有对10年前从江西来上海打拼的上官两兄弟,在贵州居民区包下一间门面房做五金生意。生活稳定后,两人眼见联防队的“阿姨爷叔”每日经过他们门店前,不辞辛苦为小区一方平安奔波,深受触动。当时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找到两人谈话,希望他们加入到联防队队伍中,两人一口答应。在开店之余,两兄弟也积极投入到这份社区工作中,兢兢业业。后来,小生意越做越好,两兄弟在上海别处购置了新房,组建了家庭。前几年,两兄弟相继搬离了贵州居民区。因为住的不远,对联防队的执勤,他们还经常参加。两兄弟说,贵州居民区是他们觉得在上海最像家的地方。在联防队,像上官两兄弟这样的新上海人还有10多位,他们早已与老居民热络地“打成一片”。

  不过,这几年中心城区人口流动频率非常高,老式小区的新住民呈现一个新特点:短租多,长租少。不少新住民在贵州居民区也就租上半年、一年,还没有热络起来,就换了新人,而让这些短租客加入联防队并不现实。

  方皖瑾眼前的办法是,在退休来居民区报到的党员居民中选人。于是,一批50多岁的阿姨、60岁出头的爷叔今年被充实进来。

  不过,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让方皖瑾又看到了新希望:有巡逻了10来年的老队员,领着20多岁的儿子、女儿来参加巡逻队。拿起妈妈爸爸拎了10来年的摇铃,新一代“黄浦阿姨爷叔”毫无羞涩与扭捏,走街串巷来巡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唐烨 苏昊炜 [选稿]:王烨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