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盘上海精彩地下场所   上海最贵的20样东西   吃这个菜能防多种癌!   央视主持人最痛买房史   魔都最霸气的15家面馆   揭韩8大整容最多女星   这样布置沙发客厅翻倍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浏览字号:
上海双职工家庭晚餐时间在延后 烹饪方式更多借用外力
http://news.online.sh.cn 2016-12-19 11:28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上海双职工家庭晚餐时间在延后 烹饪方式更多借用外力

  原标题:一顿家庭晚餐调动多少资源

  下班回家吃饭……

  据《劳动报》报道:这看似平常的生活程序,对不少申城职工而言,却并非轻易就能实现。因为工作的忙碌、上班路程的遥远,上海双职工家庭晚餐的时间在延后,烹饪方式更多借用外力。不少职工经常无法与家人共进晚餐,三五人分批吃也屡见不鲜。

  4成受访者7点前无法用晚餐

  本报在辰智咨询和问卷星两个平台上发起上海双职工家庭晚餐调查,收到1057份回复。结果显示,23%受访者会因加班、上班路途远等原因,经常无法和家庭成员一起共同进餐,68%受访者偶尔无法和家人共进晚餐。

  68%的受访者下班到家已是6点以后,每天晚间6至8点,是晚餐就餐的高峰时段,7点以后才能吃上晚餐的受访者达到近42%。

  “加班不多,但路程太远。”大城市里,家到单位的距离,有时候也决定了上班族与家人共进晚餐的可能性。“希望企业能提供晚餐福利、班车或其他交通福利补贴。”有受访者无奈地表示,期待能够按时下班,即使需要加班,也希望企业能给予更多关心。

  本报调查中,希望“按时下班”和“如加班提供晚餐”两项的受访者共62%,64%的受访者还希望企业能够“提供班车或其他交通福利补贴”。

  老人、阿姨、外卖来“助力”

  记者发现,对于大部分“朝九晚六”的双职工家庭而言,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烧制一顿相对精致齐全的晚餐,即使选择自己烧,也是以简餐为主。调查数据也显示,54%的受访者表示“没时间做饭”。

  与老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家里的老人就担起了做饭的重任。从早上买菜、到下午去接孩子回家、再开油锅做菜,每天的生活就这样车轮般循环往复地滚动。“回家就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自己,心里也暖暖的。”有职工坦言,“当然,有了孩子和没有孩子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切都围着家里的小宝贝转,辛苦点也值得。”而在没有老人帮助的三口之家,钟点工阿姨往往在厨房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比之下,无孩的双职工家庭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当自己不愿意烧饭时,可以选择外卖、半成品等满足口腹之欲。数据显示,选择购买净菜、半成品等自行加工或是直接选择叫外卖等第三方服务的受访者比例均超过了1成。

  有意思的是,近一半受访者表示会在烹饪晚餐的同时,顺便准备次日午餐。

  晚餐的形式与内容随时代变迁

  对于一顿晚餐,营养、口味和食品安全等受到职工关注。记者注意到,家人聚在一张餐桌上的情感交流也被许多人视为晚餐的另一大重要意义。

  本报调查数据显示,82%的受访者更讲究营养晚餐,75%的受访者更关注口味,61%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比较重要,38%的受访者对晚餐的情感交流意义十分看重。

  对于家庭晚餐的期盼,“有更多时间和家人一起吃饭”、“有时间自己在家做饭”票数最高,占比分别为66%和65%,其次是晚餐更丰富健康和第三方服务更完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晚餐的要求也随着时代逐渐变迁,花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也逐步下降。从最初一周吃不上几顿肉菜,到后来丰盛的满桌“盛宴”,再到如今为了追求健康刻意增加蔬菜比例,注重营养平衡。纺织企业职工杨超颖记了20年的账,她发现,她家的餐桌从复杂回归到简单。

  有职工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劳动带来收入,晚餐意味着生活。没有劳动就无法创造生活,但离开生活,也就失去了劳动的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邵未来 邰佳 [选稿]:张智勇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