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虹桥商务区定调“一主多辅”发展格局“十三五”期末常住人口将达60万人
据《青年报》报道,“大交通”日臻完善、“大商务”蓄势待发、“大会展”初现规模,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16上海创新论坛·聚焦“虹桥商务区的功能打造与长三角发展联动”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相继发布,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联动发展作用愈发突出,目前已经进入着力功能打造的关键阶段。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侧,拥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中心位置,是上海-南京发展轴线和上海-杭州发展轴线的交汇点,规划区域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涉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4个行政区,其中主功能区27平方公里。目前重点开发核心区4.7平方公里。
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6年多来,核心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四个片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进一步发挥交通和会展的功能优势,按照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现代化中央商务区的要求,形成“一主多辅、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格局。
其中,核心区发展强化功能配套和产业能级,依托优质商务办公载体,做强总部经济和高端商务功能,初步形成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央商务区,基本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
南虹桥地区将建设成为虹桥商务区精品化的生活服务配套区、国际化的医疗教育文化配套区。东虹桥地区将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航空服务业试验区,航空企业、航空机构和航空要素集聚区。西虹桥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高端居住配套区、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承载区。北虹桥地区将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综合配套区、“四新经济”和创新创业的先行区。
随着大量商务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大批企业逐步入驻,经预测,到“十三五”期末,虹桥商务区总就业岗位将达65万个,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如何把人“留下来”,减少交通潮汐流,同时也为商务区增加人气?
为此,虹桥商务区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强规划统筹,适当减少商办用地,增加居住用地,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能级。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常住人口约60万人,职住比约为1.1:1,在同类功能区处领先水平。生活环境逐步完善,宜商宜居的特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