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焊枪在超薄殷瓦钢上“刺绣”
据《劳动报》报道,手上稳稳握住焊枪,在仅有0.7毫米厚的殷瓦钢上焊接,犹如绣工穿针引线般游刃有余、举重若轻。3米的距离,走路只需要几秒钟,可秦毅焊完这个长度的焊缝,可能需要全神贯注操作6个小时以上,而全船需要焊接的长度达130多公里。面对厚度如一张牛皮纸般的殷瓦钢,手势上稍微不小心,很容易把材料烧穿,造成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焊缝上哪怕出现头发丝般的漏点,都可能引发整船天然气爆炸,其威力不亚于1颗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秦毅的工作状态。他作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主要承担LNG(液化天然气)船焊接技术攻关和殷瓦焊工培训等工作。LNG船要运载零下163℃的液化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难造的船舶之一。一艘LNG船单次运送的天然气体积,可供上海居民使用约一个月时间,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可是,普通钢板却不能制作该船的液化舱,必须使用极特殊且昂贵、仅0.7毫米厚的殷瓦钢,焊接也就成为造船核心技术之一。
十多年前,国内尚未有过LNG船的建造经验,技术人才领域更是一片空白。2004年,年仅24岁的焊接技师秦毅被选派去日本三井造船厂学习殷瓦焊接技术。要想在LNG船上全位置手工焊接殷瓦,必须通过专利保有者法国GTT公司的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才能上岗工作,而且证书每个月都要重新考核。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术,无论白天黑夜,秦毅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忍不住用筷子比划焊接手势。培训1个月后,他坚决要报名挑战殷瓦焊接G证考核。日本带教老师难以置信地说,不学足半年时间是不可能达标的。结果凭借利落精准的手势、最短的时间,秦毅以无可挑剔的成绩“啃”下焊接领域最硬的骨头。日本培训教师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学技术,就要钻。”秦毅说,同事还因此送给他一个有趣的绰号“小个子焊痴”。但是小个子的他却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作为中国第一个掌握焊接殷瓦技术的工匠,秦毅学成后,回厂里带起了徒弟。手把手教授首批16个徒弟一次性通过G证考核。在秦毅等一批工匠的努力下,历时10年,中国第一艘LNG船终于在2008年交付使用,令世界刮目。此后,凭借信誉品质,沪东中华造船公司LNG船订单不断。多年来,秦毅帮公司培育殷瓦焊工人300多名,其中张冬伟、柴礼东等不少人已经成为造船行业的中流砥柱。不管外界有多大诱惑,秦毅始终心系LNG船的建造和技术革新,撰写多篇论文总结经验、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改进创新焊接技术、为企业节约大量生产成本。
秦毅说,做LNG船的焊工,不仅需要心无旁鹜、精神高度集中,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每一处焊缝都需要实名签字,焊接完要等冷却测温达标后才能离开。操作中任何不起眼的小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关乎安全。”他觉得,能亲身参与制造中国LNG船,特别自豪,因为造船能强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毫无保留地带出更多国宝级工匠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