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子省了人情到了 多地掀起婚丧从简新风气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郭家院村村民食堂墙上贴着的村规民约
农历腊月二十一,河北省武强县大刘庄乡豆村的杨连军家里,一场简单却不失热闹的婚礼正在举行。婚宴上,前来吃席的老乡们看到的不是以往“七冷八热四扣碗”的排场,而是12道荤素搭配的家常菜。杨连军说,这些家常菜都是村里的“流动大锅台”做的。
买菜、做饭由流动大锅台负责,餐具、桌椅由村里免费提供,提前预约,需要办几桌席就准备多少东西。村支书乔明月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成立的红白理事会越来越受欢迎,喜事越办越喜庆,婚宴却是越办越简单。正在给儿子办婚礼的杨连军对此有切身感受,“比原来得省个七八千吧!原来都是大操大办,现在村里都统管了,花销就小多了。你自个也不用操那么大心了。”
从豆村出发向南约20公里便来到了武强县郭家院村,记者见到村主任郭子正时,他正认真的打扫着“村民食堂”。郭子正告诉记者,“这就是村民食堂,谁家要是过红事就到这来集中来过,这边是厨房,这边就是餐厅。”
郭子正回忆说,以前村里婚丧嫁娶要面子、讲排场,互相攀比,一场婚礼忙下来,既费钱又劳神。郭子正是个行动派:村支书、村主任牵头,有威望的老乡任理事会成员,一伙人便把村里的红白事都张罗起来,《郭院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婚宴的菜单也由大家伙商量好贴到了墙上,老百姓不但没有埋怨,反而拍手叫好。
石家庄晋州市周家庄乡,红白理事会监督小组副组长韩中士介绍说,村里有明确的规定,婚丧嫁娶,要严格限制燃放鞭炮。必须燃放鞭炮的,尽量减少鞭炮燃放,炮屑必须随时清扫。
近年来,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指定村规民约,逐渐在河北省吹成了一股“节俭风”,村村建章立制,成效遍地开花。车子少了,票子省了,人情到了,负担也轻了。红白事文明办、省着办,让老百姓越来越觉得,把以后的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记者王志勇 曹美丽 明慧 王志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甘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