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
栗子妈说,自己是个例。因为,并非每位家长都是从一开始就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才报培训班的。
事实上,包括赵夏学校在内的童模培训点,报班的大部分是80后家长。有些人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执念,有些人爱美,有些人则热爱攀比。一家培训机构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报班的年轻家长们在微信朋友圈“不间断晒娃”,比较来比较去,生怕落下风。
33岁的邢晓帆从事日语翻译,她6岁的孩子周羿燊已经在培训学校学习了一年多的课程。
“最初,朋友发了个童模培训的链接给我,我又刚好在商场看到一个秀场,就让孩子上去试试,结果孩子一点都不会!”邢晓帆说,爱美的家长都希望改善孩子的气质。
第一次走秀失败后,难为情的周羿燊主动要求母亲帮自己报班学习:“你得让我学了之后再来走。”
邢晓帆从来没有幻想过要孩子当明星,目的就是一个:让他气质出众些。就如现在,在学校同年龄的小伙伴当中,周羿燊的自信心特别强,很多人围绕他周围,“人气很旺”。
然而,在周羿燊矫正了体型、提升了气质之后,也慢慢接触到商业。仅仅学了一年,他就被邀请拍电影、MTV,还给歌手伴过舞,以及参加了演员的见面会。这让邢晓帆在朋友圈赚足了面子。而且,报酬也不低,比如拍画册,一天最少也有几百元劳务费。邢晓帆说,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除了培训模特,现在还在上英语、国学和钢琴等课程。
作为周羿燊的全职“经纪人”,邢晓帆每次都要陪同孩子试镜、走秀和拍摄。“当自己作为观众,看到孩子在T台上自信地走着猫步,收获掌声,是最欣慰的。”那时候起,邢晓帆的想法有了一些微妙改变,尤其是去年3月一次全国等级比赛中,得了季军的孩子让她更加坚定了支持孩子以后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教学舞蹈和走秀的信心。
5岁的徐宽所在的培训学校老师说,有的孩子1个月的拍摄可以达到20次以上。家长徐斌有些尴尬,身为服装品牌包装公司员工的他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孩子通过培训课,看到陌生人不再害羞,如果能拍一套画册、走一场秀就再好不过了。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沈茉莉认为模特班的兴起,其性质与各种兴趣班如英语、书法和乐器等是一样的。她发现的一个现象是,各地少年宫开班,基本都是排长队的,几乎所有涉及小孩培训的市场都十分火爆。
90后家长吴坤差点走上了栗子妈的路。在小孩年仅1岁时,她就开始忙着报班。鉴于年龄太小,培训机构建议她在家里给孩子放映走秀视频,培养孩子对色彩和节奏的感知度。
“家长中,有一半确实需要对孩子形体进行改造和锻炼胆量、增加自信,但是盲目跟风和带着功利色彩也占到一半。”赵夏说。如今,家长们担心的已非“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