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0上海智慧城市

人物访谈:万达信息副总裁 王兆进 随申码“一码通城”不是神话

  9月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数据: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12.6亿次,用码人数超3400万人。

  “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市民云App)的功能之一随申码虽起源于新冠肺炎疫情,但其应用场景正不断丰富,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交通、文体等领域大显身手。作为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申码正成为上海市民离不开的“随身码”。

  借助2020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启动的契机,“一网通办”的主要承建商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副总裁王兆进走进新华访谈。他曾于2018年被评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不论对于随申码,抑或是智慧城市建设,都有深刻的感悟。

  问:上海是一座超大城市,在你们为上海这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有什么难点呢?

  王兆进:如何让差异化的人群能够在同样的互联网平台上得到公平、智能的服务,这得发挥‘绣花’精神。

  确实,如你所说,上海是一个超大城市,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疫情期间,每天还有大量的人进入上海。在他们进入上海之后,一旦有人出现健康问题,如何有效地去把信息轨迹关联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发运营的“随申办市民云APP”和“随申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随申码也已经从“疫情防控码”转向“生活码”,随申码不仅能用于乘坐公交地铁,还能让人在医院就医不用带社保卡,不用带银行卡,甚至于先看病后付费……通过随申码将这样的一个超大的城市联系起来。

  当然,难点还是有的。一方面,整合上海各行业的基础数据信息难度比较大,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流程,如何高效地办事,这是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越大的城市,人群的分类就越复杂。举个例子,也许城市的人口户籍不到2000万,实有人口却超过2000万,而在数据平台上活跃的用户超过4000万。而从外地到上海来看病,留下看病记录的,也许超过一个亿。如何让差异化的人群能够在同样的互联网平台上得到公平、智能的服务,这得像“绣花一样”,发挥“绣花”精神。

  问:今年2月17日,随申码正式上线,开发上线仅仅用了24小时。可以跟我们谈谈随申码的研发背后的故事吗?

  王兆进:随申码背后凝聚的其实是全社会的支持。

  谈到随申码的研发,坦率来讲真的很有感触,不久之前提到这事,我们的开发人员都很激动地流下眼泪。随申码的研发,首先是源于咱们上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其次是行动上的主动作为。

  我的印象很深,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把团队全面动员起来了。有些员工回老家过年了,不在上海,但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大家都来参与工作。甚至有些员工在比较偏远的地区,电脑没有带回去,我们及时配送电脑,就这样迅速形成了一股协同作战的力量。

  然后,我们从大年夜开始突击研发,研发出的随申码、口罩预约、健康信息采集等各种工具,我们都主动向各地相关部门提供。

  一个小小的随申码,背后却是相当大的数据。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在进入上海的时候,大家只要在手机上申报过一次生成你的随申码,它便有了你的运营商数据、你的健康数据,你乘坐高铁的交通数据等等。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研发团队的努力,更源于上海市各部门把各方面的数据汇聚成一个海量的数据平台,为随申码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市的市民素质也特别高,他们都主动出示自己的随申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随申码背后凝聚的其实是全社会的支持。

  问:随申码虽然起源于疫情,但如今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了。这是随申码的不断升级,还是设计初衷?

  王兆进: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可以凭着个小小的码,对整个城市实现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在研发随申码的时候,我们也有比较超前的意识:疫情防控将来终归会进入常态化,所以我们在设计随申码的时候,没有简单的把它叫做健康码。

  在疫情紧张的时刻,随申码可以发挥防控的作用。那么在疫情平缓之后,随申码就从“健康”升级到“生活”。所以近期我们就看到随申码可以用来乘公交地铁了,还能去医院看病了。 慢慢的,大量的生活的场景都会由随申码来嫁接,“一码通城”不是神话。

  这背后有上海原有的信息化作为坚实的基础,有研发团队不分昼夜的长期作战,也体现了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先锋作用与责任担当,能够为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做贡献,我们相当自豪。

  问:在联合国近日发布的《2020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上海‘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经典案例。万达信息为上海的‘一网通办’提供了关键支持,上海模式是怎样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崭露头角的?

  王兆进:上海模式‘在线服务能力’体现营商环境的优劣以及公众的幸福感。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每两年对全球193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进行调查,并发布报告。2020年报告的主题是:数字政府助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较两年前的上次排名提升20位,全球排名第45位。上海市在“地方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中名列全球各大城市第九位,且“技术”的细分项中与纽约、伦敦、首尔等城市并列第二。上海市“一网通办”还在报告中被作为经典案例加以介绍。

  在2020年的调查中,“在线服务能力”是影响评分的要点。如今,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相对滞后,几年前大家办事还要去排队,甚至缴纳一个违章停车的罚款也要排几个小时,而且在部分窗口办事的时候,可能你要来回提交很多的材料,重复证明自己。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来改变。所以,这一次的联合国的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就非常重视“在线服务能力”。他们认为“在线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拥抱新技术的决心,“在线服务能力”也能体现营商环境的优劣以及公众的幸福感。因此,在相关资料中,我们花了很大的篇幅,专门介绍“上海模式”讲述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去为民众提供服务。

  问:您一直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线,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您有什么感想?

  王兆进:智慧城市必须以人为本。

  我既是一个智慧城市的从业人员,同时也是一个市民。所以从业20多年来,我有深刻的感悟。

  我的一个感悟是:智慧城市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如果一个城市过于追求技术更新迭代,而不是去关注人的感受,那么这座城市的智慧化是不够的。人们的意识必须从“以技术为导向”,逐步转向“以用户为导向,以体验为导向”。只有当你提供的产品跟服务,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生活更加轻松美好,老百姓才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智慧度,他才会有幸福感。

  第二个感悟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区别于传统的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的叠加一定会要有一些路径上的变化,要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因为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希望获得一体化的服务。这个“一体化”的过程需要很多部门业务的支撑,实现业务融合、技术融合。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