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永不消逝的电波”共产党情报通讯战线的英雄
1936年,李白担任红军第四军电台台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李白所在的红四军整装待发,准备开赴前线战斗。就在此时,党中央决定派李白赴南京担任电台报务工作。尽管李白非常留恋同甘共苦的战友们,渴望亲赴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但为了党的需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坚决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出发时,他满怀信心地对战友们说:“为着革命的需要,我要离开你们了,但是胜利后我们会重相见的!”怀着这样的信念,李白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与博古同行,到达南京。后由于各种原因,设台计划没有实现。不久,李白奉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秘密联系的通讯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7年10月,李白化名李霞来到上海,与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简称“八办")交通员王少春,上海秘密电台机务员涂作潮、田保洪接上关系。当时上海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由田保洪负责,李白到上海后接替了他的工作。
经组织的安排,李白住进贝勒路(今黄陂南路) 148号三楼。这是幢沿街3层楼房,地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闹市地段,邻近法租界嵩山巡捕房。房东单志伊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当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兼日语翻译,同情革命,为人正直,与“八办”主任李克农是同乡,曾帮助李克农等革命人士免遭逮捕。单志伊的儿子单惠民是个医生,政治上比较可靠,与李克农是同学。组织上认为由这个家庭来掩护电台比较有利。底楼作诊所,二楼为单家居住,李白住三楼,电台也就设在这约10平方米的房间里。
1938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月 色温柔,人们已进入梦乡,马路上停止了喧闹。这时的李白思绪翻滚,毫无倦意,回想起到上海后,目睹军警林立的巡房,流落街头的难民,感到无比的愤慨,希望早日投入战斗。夜深了,这一刻终于到来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蹑手蹑脚地拉上窗帘,插上电源,戴上耳机,第一-次向延安发出了呼号!当他从微弱的电流声中分辨出延安的信号时,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感到无比的亲切,心 中的喜悦似电流般迅速传遍全身。 从此,这无数次亲切的问候,使相隔遥远的两地联结在一起,使数千里外的党中央指示及时传达到上海地下党,又把上海党组织活动情况和抗战情况及有关日、蒋、汪等各方面的情报向党中央报告。
为避免和减少发报时的干扰和电波发出的声音,也为了掩盖电波感应引起周围居民电灯忽明忽暗的问题,李白反复琢磨,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工作时挂上双层深色窗帘;取下25瓦灯泡,换上5瓦灯泡再蒙上一块布:为减轻”的的达达"声音,在键头下插上纸片。机务员涂作潮配合李白,将50瓦功率的发报机改为15瓦。经改动后,电台隐蔽多了,但也增加了工作难度。上海与延安,相距遥远,原来空中各种电波的干扰就多,发动机功率改小后,信号就更加微弱。为了能清晰地听到党中央的指示,李白选择了零点至四点,这个空间干扰和敌人侦察相对减少的时间为通报时间。每当人们酣然入梦时,李白都在紧张地工作。
每天凌晨准时出现的电波,终于引起了敌人的怀疑。1939年2月,涂作潮为单家修理装有短波的收音机后,在路上被巡捕抓住,涂向巡捕说明后,巡捕仍不相信,经向单医生核对后才放了他。
又有一次,单惠民医师和儿子(明德)上街回家,发现一位形迹可疑的男人,戴礼帽,着长衫,脚上的皮鞋擦的程亮,手提两只李白平时藏收发报机用的皮箱,单医生急中生智,一步向前打了他两个耳光拦下皮箱,让他快滚。那人走后,明德去找一个人通知李白不要再去他家,同时单医生亲自将两只箱子送走了。至此,李自电台撤出了贝勒路148号。
为恢复上海电台的工作,1939年4月,组织上决定调共产党员、锦绸厂青年女工龚兰芬(后改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工作。于是他们以“夫妇”的身份住进蒲石路(今长乐路)蒲石村10号,第二次设立秘密电台。他们工作上配合默契,生活上相互照顾,逐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1940年秋,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的伴侣。以后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李白工作,妻子放哨,与延安的联系从未间断,即使为了工作需要多次转移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2年9月15日,李白第一次遭到逮捕,在敌人的审讯处里,李白坚称他是“私人商业电台”,与共产党没有任何联系,敌人最终查不出什么,只好在1943年5月10日将李白释放。李白获释后,经组织安排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时“国研”领导人中有共产党人,于是就专门为李白在淳安第三次设立了电台。他的公开身份仍是”国研”人员。不久,李白又奉命将电台转移到浙江场口镇外杨家村。从此,李白将上海、杭州送来的每一份情报发往各处。1945年春,因形势紧张。李白奉命撤回淳安。在转移的船上,李白携带的电台被敌人搜出,尽管李白不慌不忙地出示“国研”证件,但还是被敌人扣押起来,由于李白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很快获释。
抗战胜利后,李自偕同裘慧英奉命回上海在黄渡路107弄6号设立电台。以后又转移到15号三楼。1948年12月30日,敌人第三次逮捕了李白。在狱中,敌人多次动用酷刑但都没有使李白屈服,他为了维护党的机密将生死置之度外,坚贞不屈。最后,蒋介石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
上海解放前夕,李白和他的战友秦鸿钧、张困斋等12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浦东戚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