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乱扔将被录像!”上海这个街道用AI劝退偷倒者
工作日中午12时半,非垃圾定点投放时间,杨浦区政立路国定一小区的垃圾厢房大门紧闭,一名身穿黑色运动服的年轻人拿着四包垃圾匆匆走过,以最快速度丢在了垃圾房门外。
就在垃圾袋触碰地面的一瞬间,门外的摄像头突然发话:“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乱扔垃圾将被录像。”年轻人一惊,停下了离开的脚步,正当他四下观察,摄像头又说话了:“乱扔垃圾已被录像。”犹豫片刻后,他将四包垃圾取走。
这是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最新试点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1月11日上海发布2020年度上海各区及各街镇(乡、工业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成绩单,杨浦区以97.2分位居上海各行政区首位。
“定点定时投放”,是上海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的核心举措。然而在非投放时间点,有居民需要投放垃圾怎么办?
消失的50袋垃圾
每天早上7时到9时,晚上6时到8时,小区内垃圾厢房都会定时开放,保洁员和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垃圾厢房看管整理。而这段时间以外,垃圾房则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新装人脸识别,乱扔城管上门!”1月11日晚8时,记者在国定一垃圾厢房外看到这样一块牌子。
国定一小区有1600多户人家,居民的上班时间与垃圾分类点开放时间难以完全统一,不少白领每天出门时,垃圾房还没开,下班回来,垃圾房已经关门。
“过去在非投放时间,平均每天堆放在垃圾厢房外的小袋垃圾能达到50袋。”国定一居委会主任曹正卿告诉记者,自从安装了人工智能摄像头后,这50袋垃圾消失了。
垃圾厢房门口上方两侧,以及干、湿垃圾桶上方各安装了一个摄像头,看起来和普通的监控无异。曹正卿说,这4个摄像头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它能识别到人提着袋子走过以及放下袋子这两个动作,触发拍摄录像行为。
打开居委干部手机上的APP后台系统,在4个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里,有一片位于厢房外用蓝色线围合的区域。在非投放时间,只要识别到有人拿着一包东西走进“蓝色区域”,摄像头就会做出第一次提醒:“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乱扔垃圾将被录像。”若提醒无效,就会进行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