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红色文化地图> 闵行

闵行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光照千秋

    英烈介绍:

    邹志淑烈士

    邹志淑(1897—1931),又名邹淑英,女,浙江省嘉兴县庄史镇人。1912年毕业于庄史高级小学。1924年参加革命社团——读书会,接受新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参加北伐路过嘉兴的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任宣传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上海爱文义路卡德路(现北京西路石门二路)张家宅36号党中央机关,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中央特科一科做交通和掩护工作。1930年5月,中华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在卡尔登大戏院(今长江剧场)后面的一排洋房内召开,邹志淑参加了大会的工作。

    在中央特科一科工作期间,经二科负责人陈赓同志介绍,邹志淑与宋启荣结婚。宋启荣原是法国巡捕房探目,属青洪帮人,活动范围广。婚后,邹志淑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之后,宋不断把敌人的阴谋计划及要逮捕共产党人的情报,通过邹志淑及时交给陈赓同志。后因中央特科总负责人顾顺章投敌叛变,邹志淑不幸于1931年4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爱棠路(今天平路)爱棠新村9号,年仅34岁。

    邹志淑烈士牺牲时有一女儿,名宋保苏(取保卫苏维埃之意),年仅3岁。宋启荣怕敌人斩草除根,就在烈士牺牲后将小保苏送给一个姓陈的人家,后陈家迁移,小保苏从此下落不明。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有关部门终于在当时的上海县梅陇公社华二大队十六生产队找到了宋保苏。

    沈干城烈士

    沈干城(1898—1934),原名逢甲,字敬贤,上海三林镇人。我国铁路工人运动先驱。1915年毕业于三林高等小学后,任教于懿德小学。

    1922年初,在杭州闸口铁路机厂当钳工,3月底,以沪杭铁路工人代表身份参加了4月9日在长辛店召开的京汉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是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与于树德、金佛庄组建浙江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杭州小组。1923年1月底,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邀请,参加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会见了张国焘、罗章龙、王荷波等工人运动领导人及沪宁、津浦等铁路代表。回杭州后,积极进行工运宣传教育,酝酿建立工会,发展党员。1925年11月,中共闸口支部(沪杭铁路支部)建立,沈干城继余茂怀后任支部书记。

    1926年1月,中共杭州地委成立,沈干城任工人部长。2月,参加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3月,出席国民党浙江省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并与陈之一、蒋振东等筹组杭州总工会。10月,“两路”(沪宁、沪杭甬铁路)工人代表会议召开,中共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赵世炎号召工人阶级支援北伐军。为配合行动,沈干城在闸口铁路机厂发展一批党员和共青团员。12月,北伐军入浙,沈干城与沈乐山等秘密组织工人武装“沪杭甬铁路工人纠察队”,又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组成“铁道队”,并率队拆毁杭州至艮山门、嘉兴至石湖荡、笕桥至许村沿线的铁路桥,迫使军阀的军用列车停驶;卸去机车主要部件,阻止军阀部队乘车逃逸。

    1927年2月14日,中共杭州地委发动杭州工人起义,沈干城率铁路工人纠察队参加袭击军阀孙传芳残部。3月上旬,向嘉兴、上海挺进的北伐军,遭遇军阀张宗昌雇佣的白俄“铁甲车队”顽抗。按照地委指示,沈干城与洪德生等党团员奋战三昼夜,把6辆机车改装成“中山号”铁甲车供北伐军使用,在嘉兴重创敌军。为配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19日,按中共上海区委罗亦农下达的武装起义预备令,“两路”罢工委员会成立,沈干城任副主任委员,统一领导由数千人参加 “两路”同盟大罢工。1927年3月22日,沪杭甬铁路总工会成立,沈干城任副委员长。28日,“两路” 总工会成立,沈干城当选为常委、副委员长,并将负责起草的《改善工人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三十条要求》再次提交白崇禧和“两路”局长孙鹤皋,要求付诸实施。4月8日,委员长汪寿华指出蒋介石叛变已露端倪,如果总工会被封,各工会要自行罢工,上街游行。沈干城回杭州后,各产业工会和革命团体都已被封闭,即组织铁路各部门进行抗议性罢工。下旬,在国民党控制下的杭州市总工会勒令铁路总工会改组,当甬绍段分会被迫改组后,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准备于6月26日到临平开会研究斗争部署,因叛徒告密,沈干城与薛余林(暮桥)、钟鼎祥、王汝高、许重平等人被捕。8月,国民党当局组成“特别刑事法庭”审理“铁路风潮案”。沈干城饱受酷刑,除承认在国共合作期间已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外,对党的秘密坚不吐实,并竭力为其他4位同志开脱。12月25日,转押到浙江陆军监狱。

    1928年春,被特别法庭以“煽动工潮,图谋不轨”罪名,判处刑期11年的“一类刑”。在狱中,沈干城与同狱的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罗学瓒(化名杨子华)多次领导同狱进行争取改善政治犯待遇的斗争。1930年9月,被转送到江苏陆军监狱。1932年1月,转解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后又押回江苏陆军监狱。终因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于1934年9月22日去世,时年36岁。1952年7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蔡钓徒烈士

    蔡钓徒(1904—1938),原名安福,字履之,自署“海上钓徒”,上海陈行人。早年就读于闵行初级师范,后入闵行农校,1925年毕业,在嘉定黄渡小学任教。1927年到上海谋生,在南市翁家弄办《龙报》,后又为《礼拜六》撰稿,创作小说《花落瀛州》。蔡交友广泛,在沪与青、洪帮人有往来,拜青帮“大”字辈王德邻为“老头子”,属“通”字辈,并自收徒弟,成为“文化白相人”。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居住在法租界蒲柏路赓余里(今太仓路239弄)7号,与嘉定朋友盛慕莱的妹夫、刚出狱到沪从事地下斗争的中共党员蔡志伦结识,并借汽车、电话给蔡使用。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租界成为日军包围中的“孤岛”。蔡钓徒在福州路望平街(今山东中路一段)主办《社会晚报》,坚持爱国立场,报道谢晋元和“八百壮士”退守沪西“孤军营”后坚持抗日的情况,遭日方嫉恨,指使投敌青帮头子常玉清横加干涉,胁迫停刊。1938年2月4日,蔡钓徒被日伪特务恐怖组织、常玉清纠集的“黄道会”骗往北四川路新亚大酒店赴宴,惨遭暗杀。6日,其头颅悬挂在法租界总巡捕房附近萨坡赛路(今淡水路)口的电线杆上,血肉模糊,旁悬一方写有“斩奸状”和“抗日分子结果”字样的白布。蔡钓徒被害时,年仅34岁。1952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程丹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