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从“农业荒漠”到“生态粮仓”——渤海之滨盐碱地变身记

https://pics1.baidu.com/feed/0b7b02087bf40ad19901aa7659d1d2d6abecce41.jpeg?token=93127353f37f68397670926b1c6dee9d

    在渤海之滨的齐鲁大地北部,数百万亩盐碱地正脱胎换骨,展露新颜:从改地适种改种适地,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稳产高产,到棉花、大豆新品种推广,再到对虾等渔业丰收,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滩涂成为沃野良田,农业荒漠日渐变身生态粮仓

    如今,这里农业、渔业、工业、旅游业协同并进,一二三产融合风生水起,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齐头并进,贫瘠脆弱加速向高效生态转型。

https://pics6.baidu.com/feed/f3d3572c11dfa9ec56021cd7692d340a938fc1cd.jpeg?token=e0aed309ae808f5f9bbf5bbd40071775

    华丽转身:盐碱滩涂渐成丰收沃野

https://pics0.baidu.com/feed/5bafa40f4bfbfbed0af58052740d343faec31f71.jpeg?token=b0f3ed660499b03439a1bc3c3b4c8794

    这是山东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20211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

    见到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种粮大户孙德东时,他正在地里察看小麦长势。他指着眼前的麦田说,这里不仅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还设置了显示屏、风速仪等,能自动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实现了科学种田、智慧种田。

    柳疃镇所在的昌邑北部地处渤海莱州湾畔,由于靠海较近,地下全是咸水。田地靠天吃饭”“近乎撂荒,被称为昌邑的北大荒

    “之前每亩地一年小麦玉米两季加起来只有二三百斤产量,现在已稳定提升到了2800斤。孙德东说,这里的4万多亩中低产田已变成稳产高产田,每年能多贡献1亿斤粮食。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曾是渤海之滨不少农民对盐碱地的形象描述。

    当地农民对盐碱地记忆深刻。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村村民曹占华说:我小时候,这里白花花一片。冬天就来这里扫土,回家腌萝卜。罐子里铺一层盐碱土,放一层萝卜,再一层土,再一层萝卜。

    就是这片不养人”“没人要的荒地,渐渐变身丰收沃野。棉花收获时节,无棣县景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机采棉基地里,两台自走式大型采棉机轰隆隆开过,几分钟后,棉田里的棉花被采摘得干干净净。合作社负责人陈景国说,现在这片盐碱地的棉花亩产400多公斤,比以前高一倍。

https://pics6.baidu.com/feed/c995d143ad4bd1139974b63c565267064afb050d.jpeg?token=d8068dd0a6712420d56733af9e806cc6

    山东省无棣县景国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棉农张元梅在棉田里采摘棉花(2021121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

    无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邢呈军说,无棣县在盐碱地已推广机采棉6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62万亩,平均亩产比常规种植棉增产38%

    当前,盐碱地里的作物品种日渐丰富。去年10月底,由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在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种植基地完成产量测评,2.51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691.6公斤。

    海水稻种植方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国庆说,通过4年努力,项目已从1000亩扩展到5万亩,计划在10年内将当地18万亩盐碱地全部改良成优质的海水稻种植基地,让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https://pics6.baidu.com/feed/f3d3572c11dfa9ec56021cd7692d340a938fc1cd.jpeg?token=e0aed309ae808f5f9bbf5bbd40071775

    蹚出新路:变改地适种改种适地

https://pics7.baidu.com/feed/8b13632762d0f703b6f590b41b0792342797c51d.jpeg?token=07f36e48a28f2bbc79ee453236712721

    村民们在山东寿光羊口港种植树木(202112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

    据了解,盐碱地改造,较长时间都通过改地适种,以挖沟修渠等工程方式为主。孙德东说,盐碱地一般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将盐碱地变良田,必须解决水源和土质的问题。

    为此,从2015年开始,经营企业较为成功的孙德东陆续投资1.7亿元,铺设灌溉管道37.1公里,修建蓄水库32个,综合蓄水能力达500万立方米;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方式进行改良,让盐碱滩变成了吨粮田

    “挖沟排盐、大水压碱等改良措施,在不少地方将盐碱地变成良田,但成本较高、用水量大。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说,这促使他们转变了思路——从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黄河三角洲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黄河三角洲的一片农田里,农技人员掰开一个豆荚,饱满的大豆滚落出来。盐碱地上结出的大豆富含异黄酮类活性物质,可提高大豆耐盐固氮、抗氧化能力。罗守玉说。

    不同于改地适种改种适地离不开强劲的农业芯片,这背后是育种人才和科研团队的支撑。

    目前,多个高端科研院所育种团队在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了耐盐碱种质资源1.8万份,初步选育出了37个新品系。比如用黄三角特有的野生大豆资源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耐盐碱能力明显提高。更为可贵的是,新品种与非盐碱土地的普通品种产量相当。

    为适应不同的盐碱梯度,科研人员也注重培育耐盐碱牧草、棉花、对虾等特色优良品种。

    在昌邑市长59.6公里的海岸线上,下营镇多个沿海村庄有挖池养虾的传统,但是缺少优良种苗。2017年,昌邑市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了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虾种。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代平说:这个品种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等优良性状,成本较进口种虾降低50%,目前已销往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

https://pics6.baidu.com/feed/f3d3572c11dfa9ec56021cd7692d340a938fc1cd.jpeg?token=e0aed309ae808f5f9bbf5bbd40071775

    提档升级:贫瘠脆弱转型高效生态

https://pics1.baidu.com/feed/5882b2b7d0a20cf4a0fcc42178f4883faeaf99e2.jpeg?token=0a7191baa0de1b98d4debc3662be1272

    这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种植基地稻虾共养示范基地(202112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记者了解到,新科技、新手段、新业态的出现,有效推动了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得以实现。

    “我们打破常规,对单一水稻种植模式进行改良,引用成熟稻虾共生理论,实现稻互利双赢,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田国庆说,海水稻种植整合物联网、土壤定向调节剂等技术,加快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据估算,经过3年海水稻种植,土壤盐碱度将由5.9‰降到2.8‰,为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耕地红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https://pics3.baidu.com/feed/09fa513d269759ee39ce356abe06801f6f22dfff.jpeg?token=0593c1439245204a0feb3a6658b41b02

    这是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种植基地拍摄的耐盐碱水稻种子样品(202112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

    通过科技引领,山东沿渤海地区把昔日贫瘠、生态脆弱的盐碱地,转型为高效、绿色生态的聚宝盆,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跃升,还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创新摇篮。

    走进位于寿光市羊口镇的山东夙沙高科生物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健康盐、盐浴洗化、碱性海洋离子水、卤宝浓缩液等海洋健康产品一应俱全。近年来,羊口镇通过卤水综合利用,形成了集食、养、游、购、娱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健康产业链条。

https://pics5.baidu.com/feed/342ac65c103853430e2f2c699fee7377c8808899.jpeg?token=94a616d7c063d386417e4f31e9c325a8

    这是山东寿光羊口镇盐田(20211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

    夙沙公司负责人说:把卤水、中水等水源进行处理,使出水水质超过国家再生水水质标准,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用水,进一步压碱控卤,最终形成水的循环利用。

    新发展理念下,盐碱地正在走分类开发的路子。山东省农科院专家董合忠说,重度盐碱地种植耐盐性强的植物,要以生态保护为主;中度的可搭配种植耐盐作物,如棉花、高粱等;轻度盐碱地可以开展粮油作物种植,提倡粮食作物与棉花、大豆等轮作,用养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5亿多亩,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合理改良和品种选育,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更可实现高效生态发展。

https://pics1.baidu.com/feed/241f95cad1c8a7866536455c76f40a3471cf504e.jpeg?token=82a4bdac16df647afd1c5bfe856c095b

    这是山东潍坊白浪河风光(20211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

    绿色已成为渤海之滨盐碱地变身生态粮仓最大的底色。冬日时节,无论是行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公园,还是开车驶过潍坊滨海的白浪河湿地沿线大道,水面清澈、波光粼粼,空中不时有各类鸟儿飞过,蓝天碧水下,一派和谐景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