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漕泾镇非凡十年:魅力漕泾值此青绿

  十年磨一剑,值此青绿间。“村村换新、处处皆景、景景如画”的生动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民生富裕”的“两山”转化路径在这里大步开拓。十年来,漕泾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外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内修群众文明素质养成,不断提升其颜值、产值、气质,让环境面貌更有亮度、人民生活更有品质、精神内涵更有深度,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景中有人”的郊野公园

  在漕泾镇农村,几乎每户家门口挂着一块“美丽宅基”的小木牌,村民们都以这块小木牌为傲。漕泾镇村民都知道,这块小木牌代表着这户人家宅前屋后整洁、干净。

  一眼望去,整排宅基上错落有致的晾衣架、绿色盆栽,摆放有序的洗衣台、垃圾桶,整洁光亮的水泥路面……东海村村民顾先生自豪地说:“到底还是住在乡下好,地方又大,风景也好,现在弄得这么干净漂亮,来走动的亲戚都羡慕得不得了。”

  2018年,漕泾镇把目光聚焦到宅前屋后,引导村民重塑前庭后院,重现江南水乡民居风貌,在全镇启动了“美丽宅基”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五清四美”标准(即“清违法建筑、清违法用地、清违法经营、清违法排污、清违法居住”和“环境美、行为美、河道美、绿化美”),号召全镇村民以家庭为单位,自主参与“美丽宅基”评比,全镇创建率达94.26%。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2018年,漕泾镇率先完成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是全市第一个获批的郊规。漕泾郊野公园以沧海拾贝为设计理念,规划总面积37.46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集水上文旅、科普教育、创意研学、康体养生、休闲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市郊生态滋养型全域郊野公园。乘此东风,漕泾镇积极构建“南林北水中社区”空间格局,坚持整治与建设同步进行。沟通水系、疏浚河道、清除淤泥、新建桥梁、打造特色景观……以水库村为核心区的建设结合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经过一番 “梳洗打扮”,越发清新可人,让人仿佛置身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中。

  漕泾郊野公园还没开园就以其超高的颜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藕遇公园、尚品书院、湿地公园、3公里水上游线……个个都是网红打卡点。

  十年来,漕泾镇从不规范畜禽养殖和“五违四必”整治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再到乡村振兴建设,下大力气,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调动村民清洁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新审视乡村价值,重塑乡村形象。少了乱搭乱建,多了满眼的绿色和微公园,百姓可以踏足休闲的地方多了,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今年秋天,漕泾郊野公园即将正式开园。漕泾镇党委书记钱立英表示:“农民的家园意识正在不断觉醒,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在漕泾成为一种趋势和风尚,周末回村的年轻人正逐渐增多且驻留时间逐渐延长,留住了脚步,也留住了乡愁。将来,住在郊野公园的百姓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保持“青山绿水”的永续增值

  漕泾镇毗邻上海化工区,过去,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近年来,全镇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变劣势为优势,成功突破了在化工区周边打造美丽乡村,以生态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考验。去年,漕泾镇成为上海首家成功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两山”理论实践也加快推进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漕泾镇正走在“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道路上。在“水”上做文章,发展生态产业。在水库村的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特色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里,60亩水体作为活水,不断循环注入养殖槽当中,2300立方米的流水养殖槽,产量是传统土池养殖模式的3倍,单位养殖密度是传统养殖的120倍,在市场销售价格比传统养殖高30%左右。而在水库村的上海财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蓄养基地,清澈见底的鱼池里,成群的黑鱼在游动,工人们正在挑拣分装运上车,准备发往沪上各大酸菜鱼馆,上海1000多家酸菜鱼馆中的品牌店,有近70%的门店选用的鲜活黑鱼都来自这里,日出货量达到3万斤至5万斤。

  在“两山”创建中,漕泾镇同步布局生态农业,引入循环水生态养殖、乌鳢提质蓄养、人工增殖有机水产等项目,对水产养殖进行转型升级,探索打造现代水产产业园。去年,水库村又启动有机水产人工增殖项目,60万尾的水产投入有机水产人工增殖区域,还聘用了8名水库村村民为有机水产生态管理员,负责日常巡察与管理。村民也变被动为主动,完成了从捕鱼人到护鱼人的转变。连续两年的农民丰收节活动上,漕泾的干部和村民在水库村中心河一同拉网捕鱼,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看到肥美的花鲢、鲤鱼在网中不停跳跃,笑的合不拢嘴。

  同时,为带动村民致富,水库村全村承包地入股97%,自留地入股65%,村民享受“保底收益年度分红”。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例如,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共建生态乌鳢项目,采取“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增收。

  生态农业带动了文旅休闲产业。乡伴文旅与上海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青旅(集团)有限公司正携手合作,在水库村建设263亩的“酷岛”理想村项目,打造一个集青少年国际成长营、理想会堂、精品民宿、水上运动基地等几十个子项目在内的乡村产业群落,吸引人们前来旅居、培训、度假甚至创业。企业除了每年向村集体支付耕地流转费和集体建设用地租金,在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各类设施产权也属于村集体,20年后将归还村里。同时,项目还将为数百位村民提供各类就业岗位,带动各类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除了做好“水上文章”,漕泾镇还致力发展“林下经济”。截至目前,漕泾镇共有林地面积1135.509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035.1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44%。去年,在护塘村防护林探索试种20亩优质菌菇,争取在2026年之前种植面积达到百亩,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林下经济发展新业态,推动林菌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拥抱“诗和远方”的理想家园

  千年古冈身,百年济渡桥。漕泾镇有着上海地区仅存的6000年前古海岸遗址和上海地区现存跨度最长的石板梁桥,以漕运的历史而得名,勤劳智慧的先民在这里将沧海变盐田。如今,漕泾深厚的乡土文化不仅未在都市化进程中湮没,更在乡村振兴的叙事中书写“诗和远方”。

  漕泾镇将景观与文化深度融合。水库村兴建23座桥梁,莲花桥、弯篓桥、鱼篓桥、沈家桥……每座桥都有它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村民中心,把更多空间腾出来给村民,用于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健康教育等,让村民足不出村享受各种便捷服务。并注重“内涵”与“功能”的建设。水库村农民集中居住地——水库里·佳亲岛现在俨然是乡村一道靓丽风景线,白墙黛瓦、农田环绕、依水而居、山墙飞檐,朴素中保留了江南韵味,呈现参差互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乡村面貌,还保留了庭院、天井、客房和车位。村民方阿姨乐呵呵地说道:“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游客们过来都要看一下我们的房子。”

  同时,漕泾镇以“水上会客厅”为载体,打造水窠礼堂、理想会堂、两山学堂“三个堂”,诠释漕泾独特定位、展示漕泾特色风貌、承载漕泾人文精神。水窠礼堂以“礼·遇、礼·赞、礼·享”“三礼”为方向,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让这片热土持续散发活力;理想会堂聚焦党员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心头事”列为“要紧事”,进一步做强服务前沿、供需对接、实事落地,真正把理想变为现实,提升漕泾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两山”学堂着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平台。

  十年间,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护塘村和水库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东海村和护塘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护塘村、水库村、阮巷村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憧憬未来,漕泾镇将以建设“三色漕泾”为目标,带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整个漕泾就是一座生态滋养型为主要特色的郊野公园,有大片的森林、草坪、农田、花海、水域,这里是漕泾居民的理想家园,也是“上海湾区”的水上会客厅,更是都市的美丽后花园。

635822986c98e05095f41cb92982ba60.jpg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金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