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加强对乌军援?算算账,再听听民众的呼声!
9月21日是联合国国际和平日。就在国际和平日两天前的9月19日,由美国牵头的“乌克兰问题联络小组”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军基地再次召开会议。这已经是该小组成立一年以来的第15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仍是加强军援乌克兰。美国称将在本土培训乌克兰飞行员驾驶F-16战斗机。德国宣布将向乌克兰追加价值4亿欧元的军事支持,用于采购弹药、发电机等装备。捷克、丹麦、荷兰等国也表示,将进一步为乌克兰提供武器。
面对西方政府不断加码军事援助的做法,欧洲民间则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在9月18日至24日这个星期,德国17个反战组织联合起来,在德国各地举办“和平周”活动,抗议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拱火俄乌冲突,要求立即实现停火。
德国民众 沃尔夫冈:我们在这里(柏林)要求立即实现停火。作为和平主义者我们反对北约,反对军事手段。军事手段不是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俄乌冲突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西方恐无法支撑乌克兰弹药需求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西方国家不断承诺,“只要需要,对乌克兰的军援就会坚持到底”。但美西方真的能做到吗?
英国《经济学人》近日撰文称,尽管这些承诺听起来“像铁一般”,但这取决于两个不确定的变量:一是西方是否有能力为乌克兰军队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二是当前的政治意愿能否持续。
对于第一点来说,西方媒体惯常摆出的论据是,北约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总和是俄罗斯的12倍,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在俄罗斯之上。不过事实恐怕并没有西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爱沙尼亚国防部官员库斯蒂·萨尔姆指出,即使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爱沙尼亚,制造每枚新炮弹成本约为5000至6000美元;俄罗斯的成本仅为60000卢布,约合620美元。这种悬殊的成本差距令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荡然无存。而在近期的北约总参谋长年度会议上,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海军上将承认,乌克兰长期供应武器弹药的需求超出了北约的能力范围,同时武器弹药价格上涨也增加了采购成本。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 罗布·鲍尔:国防部长们对整个联盟的生产能力落后表示担忧。武器交付时间不断延迟,设备和弹药的价格上涨。现在完全相同的装备越来越贵。乌克兰需要的武器和弹药数量巨大。以往的战争中都这样,这本身并不新鲜。但乌克兰的规模和使用量超出了我们的生产能力。
此外,西方交付的军事装备看起来也大有问题。不久前,乌克兰十分嫌弃地拒绝了德国交付的10辆“豹”式坦克,理由是其“技术状态不理想”。军事专家称,“豹-1”主战坦克是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水平。德国向乌方提供的“豹-1A5”本身服役时间就很长,后续又经过长时间的封存,其技术状态的稳定性已经大幅度下降。在外人眼里看来,西方军援乌克兰更像是借机消耗其老旧的武器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