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我国首次自然放归普氏野马 逐步恢复其野生特性

  近日,在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40匹10个种群的普氏野马从马圈湾湿地,被放归到30公里外水草更丰茂、面积更大的大马迷兔湿地。这是我国首次自然放归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又称亚洲野马,保留着马属动物的原始基因,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受猎捕和环境因素等影响,20世纪中叶,普氏野马在野外灭绝。1985年,原林业部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国外引进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建立繁育基地,逐步恢复和重建普氏野马野生种群。

  近年来,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在普氏野马的生活习性、适应性及种群扩大、繁殖规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半野化和野化驯放,有效提高普氏野马在自然环境里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逐步恢复其野生特性,拯救和保存处于濒危状态的普氏野马。

  2010年及2012年,28匹普氏野马在西湖自然保护区被分批放归,进行自然散放试验。经过10多年的自然繁育,截至今年7月底,保护区内的野马数量达到102匹16个种群,已经超过了所在区域的承载量。西湖自然保护区计划两年内陆续放归这些普氏野马,在保护区野外生活的普氏野马数量预计未来达到200匹以上,将有力促进普氏野马野生种群重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丝雨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