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只到种群破万 42年保护让朱鹮“孤羽重生”
今年11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朱鹮保护国家创新联盟最新统计,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1万只。从当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种群破万,朱鹮保护者们足足走过了42年。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更是朱鹮最主要的历史分布地。然而,受生存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朱鹮种群数量在上个世纪急剧下降。
1963年之后,前苏联远东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朱鹮的记录;
1979年,在朝鲜半岛发现1只朱鹮,这也是朝鲜半岛关于朱鹮的最后一次记录;
1981年,日本成功捕获了5只野生朱鹮,但未能成功繁育。
在我国,1964年曾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1只朱鹮个体,曾被视为中国朱鹮的“最后记录”。
就在人们认为野生朱鹮已经灭绝的时候,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山林中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朱鹮在我国的生存现状又是如何?
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1981年我是第三次来秦岭了,正在走一个下坡的路上,我就看东边飞过一只鸟来,它的飞翔姿势不像是白鹭。等飞到我头顶上,它的红颜色被我看到了,所以这时候我喜出望外。这张照片就是1981年我在调查中在姚家沟拍到的。这是在日本《NEWTON》杂志上首次公开在国际上发表的朱鹮照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就是陕西洋县朱鹮的发现者。当时,发现朱鹮后的第九天,刘荫增和同事就在姚家沟成立了中国首个朱鹮保护站“秦岭一号”。40多年过去了,当年作为保护站的民房已经消失,通过虚拟技术,记者还原了当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