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从7只到种群破万 42年保护让朱鹮“孤羽重生”

  揭秘朱鹮“精英学校”

  朱鹮从这里飞向世界

  从1981年开始,42年漫长的朱鹮保护之路,从陕西汉中的洋县起步。如今,这里已经建成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数量的野生朱鹮种群,全球朱鹮的种源也是由此输出,这里承载着朱鹮种群复壮的希望。目前朱鹮种源基地的工作人员又在忙什么呢?在朱鹮种源基地的总台记者陈武为我们介绍朱鹮栖息和训练的情况。

  在繁育中心野化训练场的陈武表示,这个面积7000平方米的大网笼里面,模拟野外的自然环境,有大树、灌木、草地,还有两片湿地。100多只经过人工繁育的朱鹮就生活在这里。

  目前,45只经过挑选的朱鹮,作为下一步野化放飞的备用种源,正在这里学习自主觅食、求偶、繁殖、哺育幼鸟等一系列野外生存本领。只有每项功课都是满分的朱鹮,才能从这里顺利毕业,成为一只合格的朱鹮种源。

  11点是朱鹮午餐的时间,工作人员为朱鹮准备了泥鳅。作为典型的鸟中慢性子,朱鹮并不着急觅食,仍停留在树上。每天工作人员投喂后的一两个小时,朱鹮才会慢慢地靠近食物。而它们每一餐的时间都接近3个小时。专家说,这其实也是朱鹮在野化环境中的本性,它的慢也是一种警惕性。虽然性子慢,但它吃起泥鳅来却是动作麻利。长长的喙伸进水中,仅仅只用夹和甩两个动作就能完成捕食吞咽,整个过程只需要3秒左右,真的是鸟不可貌相。

  另一边,保健医生们正在给朱鹮抽血。完成抽血之后,朱鹮的血样会通过机器完成血常规、生化指标和寄生虫检测等50多项检查,最终形成一张健康检查表,相当于我们的体检。这样精确的健康监测,就是保证朱鹮种源质量的依据。

  看来,想成为一只合格的“种子鸟”也并不容易。根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从洋县繁育中心飞出的朱鹮种源已经超过300只,范围覆盖国内的7个省份,同时也飞往了日韩两国。可以说,朱鹮就是从这里飞出秦岭,飞向了世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