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0元学”?套路!

记者看到,群里很多报名的人自称是退休人员、宝妈、农民,对于一些暂时拿不出钱的学员,主播甚至还给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不少是托儿。从第4天开始,对方看到记者没有花钱报名,便每天从早上七点多到凌晨一点多持续给记者发信息,其间还发了一条长消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到了第6天甚至干脆把2580元的价格降到了1980元,变着法劝记者报名。

打开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现,“0元学”词条内共有近4000个相关投诉。投诉事由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前期宣传“0元学”“0基础学”的课程,让这些学员最终都掏了钱。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吴韬:“事实证明它并不是0元,如果是0元的话,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会朴素地认为所有的课程都是0元的。事实上,作为一个商业机构,0元只不过是挖的一个陷阱,把我引诱到社群当中来,然后再不停地用各种信息轰炸我,诱使我购买消费更高的产品,这个过程肯定有误导性在里面。”

专家表示,“0元购”“0元学”本身并不违法,但无论是黄先生的遭遇还是记者的体验,对方这种先以0元就能学会某项技能为诱饵吸引学员上课、入群,然后再以某种虚假的、夸张的话术来诱导学员购买其付费课程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了以下几部法律法规。

吴韬:“比如反不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几乎相同的禁止性规定,而且这种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另外,还有一部法律也很有针对性,那就是广告法,广告法禁止做虚假广告,另外,针对教育培训行业,对他们的广告还有一个特别性规定,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对培训效果做保证性承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王卓伦 吕迎旭 责任编辑:姚卫斌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