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新华视点|向“新”前行,向“空”而强——来自深圳的低空经济“近观察”

  轻点手机,热腾腾的美食或者凉滋滋的饮品随着无人机桨叶的嗡嗡声从天而降;设好程序,在烈日当头时请无人机替代安保人员完成公园巡检任务;躲避拥堵,乘坐“空中的士”直升机从市区直达机场……这是每天在深圳真实发生着的场景。

  5月22日,《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助力众多垂直领域插上“翅膀”,拓展出更多的产业新方向、新空间、新模式。

  低空经济,应用先行。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正在向着“天空之城”的目标大步迈进,来自这里的创新实践,正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飞翔之路”。

  如今,想要近距离观察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热潮,深圳无疑是不二之选。遍布全市的“生命航线”,正是当前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百花齐放、业态开拓“换挡加速”的一个缩影。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方向,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从产业角度看,低空经济是一条具有高度延展性的全新产业链;从投资角度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有效投资;从标准角度看,有利于我国率先在低空经济领域创设新的标准和规则。

  低空经济之所以能称为“经济形态”,必须具备由规模化的飞行带动的经济形态这一特点,不仅要飞起来,更是要频繁地飞。近年来,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物流运输、即时配送、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已经初具规模。

  来自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3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1个。2023年至今,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超78万架次。

  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句话,“在深圳上大学,能给你带饭的除了室友,还有无人机。”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上学,只需要打开外卖App,通过无人机配送页面选择心仪的餐食下单,最快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在校园内设立的空投柜取到美食或者饮品。

  自2021年初,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美团无人机依托深圳政策和产业优势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5月,已在全市10个商圈落地了近30条航线,配送服务覆盖办公、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校园等多种场景,并累计完成用户订单约27万单。

  事实上,在低空通航领域,深圳近几年一直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目前,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在深圳开展了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发展了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等空中交通新业态。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直升机飞行量达2.3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修到“低空”去,而这些“路”上“车”,开“车”的“人”和因“路”而兴的产业,都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且依靠先进的通信、计算、感知、飞控等技术,确保安全基石牢不可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