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让“人气值”撬动消费“热力值”——黑龙江以“旅游+”赋能避暑游

  去年冰雪季,黑龙江冰雪旅游开启“宠客”模式,引爆“尔滨”出圈。今年夏天,黑龙江避暑旅游同样精彩。近日,全面升级的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一张张“旅游+”新名片再次亮出。

  “+生态” 擦亮城市名片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乘坐游船划行在芦苇荡中,徐徐微风中能看到红色头冠、雪白羽毛的丹顶鹤在觅食。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地。

  穿过蜿蜒的木栈道,游客们快步走到保护区观鹤台前,上午10时30分,只见一位饲养员双手挥动着红色小旗。不一会儿,一群头顶红冠的丹顶鹤便飞了出来,展翅在空中飞舞鸣叫。

  盘旋飞行过后,丹顶鹤翩翩着陆,轻盈高雅之美赢得人们声声赞叹。饲养员们提着小桶,拿出桶里的小鱼抛向空中。丹顶鹤踏水而来,尖嘴衔食,享受着美食。

  “放飞丹顶鹤也是一项重要的野化训练,有助于增强人工繁育丹顶鹤的体力、飞行以及觅食能力。”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二级调研员王文锋介绍,目前,已有380多只丹顶鹤从这里被野化放飞。

  绿野碧波、鹤鸣九皋,建筑新颖、栈道整洁……经过修整的扎龙生态旅游区有“颜值”,更有“内涵”。欣赏美丽景观的同时,游客还能选购丰富多彩的纪念品,鹤元素的玩偶、钥匙链、冰箱贴、笔记本、书签……创意十足,花样繁多。

  “冬天,丹顶鹤在雪中起舞,显得有仙气,夏天,丹顶鹤在盎然的绿色中,显得更加灵动。四季的扎龙有不一样的美。”一位摄影爱好者说。

  一座城市如果拥有一片与它相依相伴的湿地,无疑是这座城市居民的福音,而这片湿地更是数百种鸟类繁衍栖息的天堂。有着“鹤城”之称的齐齐哈尔也找到了与丹顶鹤和湿地相处的“和谐密码”。

  “+体育” 拉动消费人气

  快速滑行,闪躲腾挪,阻截拼抢……在2024中国·齐齐哈尔夏季冰球季的现场,零下五摄氏度的冰面上,冰球队员的汗水顺着头盔滴落。一场酣畅淋漓的冰球比赛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座体育馆内上演。

  作为第六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看点之一,冰球比赛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赛,一起感受“亚洲最佳冰球城市”的魅力。

  位于东北的齐齐哈尔市是我国开展冰上运动较早的城市之一。齐齐哈尔冰球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累计获得30多个全国锦标赛、联赛冠军,以及4个全国冬运会冠军。2015年,亚冰联授予齐齐哈尔市“亚洲最佳冰球城市”荣誉称号。

  8岁开始,周宇迪便和冰球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任中国冰球队队长的他转业退役后,选择回到“中国冰球摇篮”齐齐哈尔市成为齐齐哈尔市男子冰球专业队的教练。而今天,他作为“球迷”在场下为运动员们欢呼。

  “齐齐哈尔人对冰球运动有着特殊的偏爱,外地人只要走进这座城市,立刻就会被这里浓浓的冰球氛围所包围。”周宇迪说。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开展冰上运动较早的城市之一。自1954年建立齐齐哈尔冰球队以来,累计获得30多个全国锦标赛、联赛冠军,4个全国冬运会冠军。齐齐哈尔先后被评为“亚洲最佳冰球城市”“全国冰雪交流积极城市”等称号,“冰球城市”名片已经享誉国内外。

  从2017年开始,齐齐哈尔每年举办夏、冬两季“冰球季”赛事,冰球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本次冰球季,成人组比赛吸引了吉林、佳木斯、沈阳等地的11支冰球队伍参与角逐,在“冰球城”上演了冰球巅峰大战,带给游客不一样的夏日旅游新体验。

  “+工业” 解锁打卡新地标

  走进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个由各种工业零件和元素组成的地标式建筑——日晷,吸引了游人的目光。

  6月初,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迎来了今年首趟“工业旅游”专列。列车载着近400名游客来到嫩江之滨,领略工业文化小镇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中国一重是以生产轧钢、冶金、锻压等重型设备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工厂参观,真正体会到了大国重器,很震撼!”来自浙江的李女士说。游客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改革创新成就馆,实地了解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端装备。

  富拉尔基因企而建,是我国第一代工业区,“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被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工业“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和热电厂均坐落于此。雄厚的工业基础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和产业工人,孕育了浓厚的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

  走在富拉尔基区的街巷中,浓浓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暗红、明黄的厂房一栋挨着一栋,一条内外连通的铁轨穿工厂而过,小火车在厂区内呼啸穿梭,厂区外绿化带里生机盎然,远处的烟囱里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就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回到了20世纪的东北时光。

  随着工业文化游进入大众视野,富拉尔基区倾力打造工业文化小镇,把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使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俗” 丰富特色文化体验

  四弦琴造型的大门、别具一格的民居、浓郁的达斡尔族风情……距离齐齐哈尔中心城区20公里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哈拉新村,是鹤城近郊游的首选之地。

  日前,第三十七届“库木勒”节在这里举办,美丽的草原上,身着民族服饰、手捧“下马酒”的青年和近千名淳朴好客的村民,踏着轻快有力的节拍,用极具特色的迎宾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为游客们送上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出。

  每当夜幕降临,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力汇乐园的露营公园中,园区里17顶帐篷内的黄色小夜灯都会陆续亮起来,烧烤的香味和烤肉的嗞嗞作响声弥漫在空气之中。游客们围坐一圈,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达斡尔族的歌舞表演。

  “现在只有工作日还有零星的帐篷可以订得上,周末的帐篷预定已经排队排到7月中旬了。”力汇乐园经理王东升介绍。哈拉新村的力汇乐园每天平均接待超过200名顾客。

  2023年,齐齐哈尔市22个露营基地总接待人次达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100万元。

  “营地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涌入。对于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在家附近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并不容易。”今年61岁的多雪英,和很多达斡尔族一样能歌善舞,如今这种爱好还能带来一份不错的收入。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平原广阔、水质清澈、空气清新的优越自然环境以及当地日趋完善的乡村旅游建设,露营成为齐齐哈尔的旅游新时尚,小小帐篷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社交新场域。

  “+美食” 激活“餐桌经济”

  “如果城市有味道,那齐齐哈尔一定是烤肉味!”有人说,即便哈尔滨、延边、锦州已经撑起了中国烧烤的半壁江山,那另外一半,齐齐哈尔烤肉必定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师傅,去广信路烤肉一条街。”

  “姑娘,我们齐齐哈尔的烤肉,可不止一条街。”

  司机师傅所言非虚。广信路烤肉美食街是齐齐哈尔烤肉店铺最多、烤肉最具特色、人气最旺的烤肉街区,网红烤肉、街边烤肉、家庭拌肉等不同特色的店铺从这里向整个城市蔓延。

  2022年6月18日,在“2022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启动仪式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齐齐哈尔市“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称号。如今,烤肉对于齐齐哈尔来说,就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哈尔滨锅包肉一样,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一种特色文化。

  “烤肉是齐齐哈尔的待客之道,来齐齐哈尔旅游不吃烤肉,就相当于到了北京不吃烤鸭。”齐函杨佳烤肉店总经理何若嘉一边忙着为顾客烤肉,一边介绍着齐齐哈尔烤肉的独特吃法——先用一块牛油润锅,雪花大片肉在烤前蘸上秘制酱料,铺在烤盘上瞬间嗞啦作响,烤至焦香后剪成小块,搭配紫苏叶、蒜片、青椒圈等配菜一起入口,“简直香迷糊了!”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齐齐哈尔烤肉喜欢上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齐齐哈尔市商务局局长周建宇说。

  齐齐哈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春峰表示,乘着黑龙江省旅游高质量发展东风,齐齐哈尔市把承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提速、城市形象提升、群众生活提质的重要契机,聚焦多项旅游发展工作,深入践行主客共享理念,赋能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玥 戴锦镕 徐凯鑫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