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浏览字号:
上海市教委发布10大本科预警专业 热门商科过半
http://news.online.sh.cn 2016-06-13 08:32 [来源]:新闻晨报

  [业内观点]

  应公布更全面的专业信息

  “政府部门不是直接对学校发号施令,而是通过信息公开,服务办学,考生则可根据信息选择专业,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表示,发布的预警信息还比较粗略,只提到这些专业的整体信息,没有进一步的学校信息,这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所有学校这一类专业都已过剩,变为“冷门”,这也会误伤部分学校。

  虽然总体看来,被预警的专业,究其原因,是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等,但在有的高校,被预警的专业却是该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比如这次被预警的工商管理、新闻学,在上海多所高校是全国学科排名靠前,高考招分也很高的专业。“如果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不充分,考生和家长会简单认为,这些专业都不要报考了。为此,除公布整体信息外,还需要公开各高校这一专业的具体办学情况。”

  有专家也表示,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专业信息,帮助考生理性填报志愿。

  [记者手记]

  理性看待专业冷与热

  一个案例很有趣。若干年前,有一位考古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觉得考古学专业“前景不佳”,而投身了当时较为热门的其他行业,当然同班同学中也不乏这样的“转行者”。数年后老同学聚会,发现这位同学几经历练,成了“鉴宝”业的一位资深人士,进入某知名拍卖行,当前收入和地位都相当不错。

  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专业“冷”转“热”的故事。

  “热”转“冷”的例子也许更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物流、贸易等专业就业一直不错,金融危机之后,这类专业学生却一时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工商管理这个曾经“时髦”的专业,如今报考人数多而就业形势却不好,被不少高校减招或停招。

  所以,对于各类冷热专业排行榜,考生家长还应理性看待。专业选择,最关键还是在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微博 [选稿]:刘靖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