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浏览字号:
为侬详解“沪”的由来:上海,原来是一只“簖”
http://news.online.sh.cn 2016-07-13 08:47 [来源]:上海观察

  上海入海口——横沙岛

  露出头来的时候,我已站在这方地域的历史深处、文化深处;远古的那丛狗尾巴草在我眼前迎风摇曳,远古的那缕炊烟在我身边飘飞缭绕。尤其值得一说,远古的那股湿风带着海的粗旷、天的辽远,戏耍似的,一个劲对我抚肚摸胸,好像调笑我的迟到,为何现在才来?

  寻迹滩涂上那行依稀可辨的脚印,一路紧追慢赶,到村口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已落脚到了晋朝。那时候,我的远祖们披星戴月、猎风煮雨,在吴淞江和滨海一带捕鱼为生。别看他们造型像水怪、似泥猴,浑身湿漉漉、水淋淋的,可潜在的能量不得了——他们双手随意一洒间,你的脚边也许会落下一堆盐巴,可供你吃上半年;或者呢,你的眼前会蹦出一尾活蹦乱跳的鲜鱼,让你饱享一餐大海天赐的美味。

  处处湿地,丛丛芦苇。树影斜阳,青衫飘然,我年轻的祖奶奶背着一个娃,手持一根姆指粗的扳网绳线,澹然自足地晃动身子,一边扳鱼,一边递上橹声“欸乃”的名片:

  妾家家住芦荡湾,

  湾水清清鱼可扳。

  苇叶翻飞雨将到,

  与郎同唱棹歌还……

  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方地域不可谓不熟悉;但真正意义上的贴近,深度地与这方地域文明媾和,却肇始于我的文明溯源之旅。

  挨近“沪”的时候,一缕阳光穿云而出,普照东海之滨的这方大地,给海边渔村的茅草屋镀上一层金辉,也给远祖们被湿风吹黑的脸面,蒙上一层自信的光泽!海风猎猎,鸥鸟翩翩,潮声涛涛;我遥望远祖的智慧,犹如电光石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远祖们乐天知命,而又秉物顺时,根据潮水的节律,把握鱼类随潮涌动的特性,创制了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叫“沪”的捕鱼工具。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取禾三百 [选稿]:刘靖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