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沪”的捕鱼工具
志书载:这种捕鱼工具,晋代时即遍布吴淞江(旧名松江或淞江,上海段俗称苏州河)下游一带水中,可谓星罗棋布;而这一带,又正位于江流入海处被称为“渎”的地方,故时人习惯称“沪渎”。
渎者,水道也;《尔雅》里便有“江淮河济为四渎”之说。古时,太湖称震泽,湖水经吴淞江、娄江和东江而入海,不断有泥沙在吴淞江下游沉积。宋前之吴淞江水面宽阔,数倍于今,“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下游因“沪”遍布而称沪渎。
一个“沪”字,就此落地生根,板上钉钉,坚如磐石,绵延千年……
谁能想到,这一道小小的渔具渔术,既把生存智慧诠释得淋漓尽致,更改写了这一方地域的历史呢?
见证“沪”的久远和魅力,唐代诗人陆龟蒙算得上一个权威。他科举不第,遂还乡松江甫里,过起了饮茶作诗、农耕渔猎的隐居生活,人称甫里先生。松江甫里乃今日江苏吴县甪直镇,位于古时“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