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浏览字号:
为侬详解“沪”的由来:上海,原来是一只“簖”
http://news.online.sh.cn 2016-07-13 08:47 [来源]:上海观察

  “沪”在前,“上海”在后;“沪”是历史老人,“上海”是时代宠儿

  我转身,向着远方的大海投以新奇的一瞥。

  公元8世纪中期的一个晚上,一艘吃水很深的双桅船悄悄从古运河驶出瓜洲,人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这艘夜航船既没有沿江上溯,转棹安徽湖广;也没有剪江而渡,进入烟水如梦的江南运河,而是穿越沪渎扬帆东去,直下风涛万里的东海……这就是历史上“鉴真东渡”的初始画面,时在唐天宝二年十二月。

  鉴真东渡图

  史载:唐时,吴淞江已是江南大邑苏州重要的一条出海航道,日本遣唐使三次返日,皆是由苏州经沪渎而出海的。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句,于政治和文化之外,为那时的稻米、丝绸、食盐、茶叶等货物吞吐押上了一笔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甫里先生说:“沪”,吴人谓之“簖”。

  查网上关于“簖”的资料,有簖蟹一说;那“簖”已在时间的流变中多有改良,可依旧与古老的记忆相吻合,并遥遥呼应。

  ——所谓“簖”,耸立在我们记忆里的,就是插在水中的一排排竹箔,用以阻拦回游的水生动物,加以捕获。

  拿“簖蟹”衍义说事。螃蟹的娘家在长江入海口,每年二、三月份春暖花开,蟹苗从越冬卵块中陆续孵化出来,开始平生的第一次远征,并在途中蜕变长大。幼蟹溯江而上,纷纷进入内河,寻找栖息之所……一到每年八、九月份,成熟的螃蟹又纷纷离开第二故乡,溯着当初的回游路线,返回“娘家”交配产卵。回游的壮蟹,碰上簖箔便纷纷改道向两边爬去,结果一只只翻落渔人预设的篾篓之中。

  这况味,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张蟹”——蟹网布下后,你在河浜这边的“蟹棚”里只消静静地待着,就着一盏昏暗的油火,抽抽烟、喝喝茶;网纲上的棉花朵开始跳舞,那蟹就入网了。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9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取禾三百 [选稿]:刘靖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