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浏览字号:
为侬详解“沪”的由来:上海,原来是一只“簖”
http://news.online.sh.cn 2016-07-13 08:47 [来源]:上海观察

  被誉为迷魂阵的簖网仍是江苏渔民主要的生产工具

  如今,乡村小河里沉着的一只只“地笼子”,从辈份上说,可能已是“簖”的玄孙了吧。

  时间戾张,造化弄人。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至此,“上海”之名得见史籍,“沪”则成为简称。

  需要廓清的是:“沪”在前,“上海”在后;“沪”是历史老人,“上海”是时代宠儿。

  上海,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三千分之一左右,人口只占一百分之一左右,但却是中国第一大都市,地位相当重要,色彩异常斑斓,内涵非常丰厚……站在近代史的角度思考,上海成陆的短时期内,为什么会迅速发展?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缕绵延的文脉尤其不允低估;要我说,时间深处的那只簖——“沪”,就是最有力的推手!

  站立历史深处的夜晚,“沪”列青铜器家属,是一种类似“豆灯”的烹饪容器,喻示了6000年后兼收并蓄立于潮头的时代精神

  “吱——嘎”一声,滞涩而悠长,落后的木船在江心划出一道弧形的水迹,泊在了吴淞口。小时候看过《海港》电影,风尘垢面的码头工人弯腰弓背,吃力地负载货物的景头,还历历在目。

  现代版的“沪”,竹编,口小、腹大,涨潮时鱼群冲入沪口,落潮时群鱼落入沪腹——单从上海开埠百年说起,之所以发展迅猛,之所以兴盛异常,就是因为她是一只放大了的渔具的缘故——不是吗?上海用她的灯火和时尚、金融和地产、梦想和欲望等等材料编成一只硕大的渔具,不断捕捉一波又一波经济浪潮中鲜活的利润、利益……

  与一位文坛好友谈论文明溯源的侧重,我使用了“打捞”一词。蒙他赞誉,并询问出处;我说,那是“沪”的功劳,是“沪”天赐灵感、予我以启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取禾三百 [选稿]:刘靖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