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团队的4个试点药品中,有一个是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处方药,委托给一家德国企业生产。原有制度下,这家德国代工企业是无法从研发机构手中购买药品的,因此落户上海3年来一直没有客户。这一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破冰,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生。就好像苹果手机选择富士康一样,中国的药品行业也将开启代工模式。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药业总经理罗家立表示,对我们来说,这个商业模式是巨大的、革命性的变革,以前我们在中国做不了这些事情,目前已经有3个客户跟我们签订了委托合同。
为了调动各方积极性,上海还推出了相关激励政策,设立试点药品的风险救济资金、为企业购买商业责任险提供保费补贴、为试点品种注册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希望通过改革,来推动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陈尧水称,这项制度改革对上海来说,有利于集聚药品的科研人才,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来助推我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