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自热米饭用的不是大米而是“人造米”?安全吗?能吃吗?

 

当然,磨碎后再重组的大米口感与天然大米制作的米饭在口感、香味上有差异,这也是不少消费者提出自热米饭没有嚼劲、不够香的原因。部分厂商为了还原大米本来的口感,会添加食用玉米淀粉、马铃薯粉、魔芋精粉等;还有厂商为了增加膳食纤维或营养成分,会加入南瓜、红薯等,这还能改变大米的颜色;当然,该工艺也能直接生产南瓜米、红薯米等,但会在食品配料标上注明。

至于配料表中提到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磷酸二氢钙,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中,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种乳化剂,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在饼干、糕点、面包等食品中很常见;磷酸二氢钙可以改善食品的黏着力和持水性,属于一种稳定剂,也常见于米面制品。根据现有国家标准,并未禁止在“工程米”“重组米”中添加。

事实上,相关媒体在报道“人造米”时,也请第三方机构对这些“人造米”的食品安全指标进行了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隔夜饭中该微生物含量很高)、脂肪酸酯(可检测是否为陈米)等都在正常范围,并未发现异常。

业内呼吁:尽快对预制菜立标准

相关人士还表示,“人造米”或许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误解,与缺乏相关标准也有关系,“自热米饭属于预制菜,目前国家尚无相关标准,并未要求生产企业在配料表中注明产品中的米饭到底是‘天然大米’还是‘工程米’‘重组米’;同时,‘工程米’‘重组米’也没有对应的标准,没有明确能否添加大米之外的原料或食品添加剂。如果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标准,生产企业标注更清晰,媒体等科普更广泛,或许公众就不会对这一生产工艺产生误解。”

也有第三方人士直言,之所以匿名接受上海辟谣平台的采访,也是因为国家尚未建立标准,担心实名后被认为给企业背书,“但是就工艺本身而言,‘工程米’‘重组米’是成熟的食品加工工艺,如果生产企业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并不存在安全隐患。”

不过要提醒的是,“工程米”“重组米”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与天然产品在口感、香味、形状、营养构成上有差异,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选购。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