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释放明确信号!孙春兰连续召开座谈会,两次提到: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

近几日来

全国各地结合疫情变化形势和各地实际情况

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

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

多地解除临时管控

转入常态化防控

11月30日,广州海珠、天河、番禺、荔湾等区陆续发布通告,宣布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广州除划定的高风险区单元、楼栋外,其他区域按低风险区或常态化防控措施管理。11月30日即时起,广州市内地铁(含海珠有轨电车)、公交逐步有序恢复运营。另外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等已相继恢复堂食,密闭半密闭场所恢复营业。

同日,重庆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表示,重庆中心城区和梁平区将按照“分区分类、由点及面、逐步放开”思路,由各区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实行差别化防控措施。其他区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逐步实行常态化防控。

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自12月1日起,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郑州市自11月30日零时起已解除流动性管理,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活动,分类实施核酸检测,加强入郑人员管理。

各地在封控管理中积极落实“快封快解、应解尽解”要求,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无社会面活动”

成为免检群体界定标准之一

11月30日,广州、重庆、深圳等地均对核酸检测要求作出进一步优化,强调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其中,广州、北京、郑州等地相继宣布调整核酸检测政策,优化核酸检测对象范围,包括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在内的无社会面活动人员按规定均可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

沈阳市11月30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72号),其中也指出,除高风险区外,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无出行需求,可不做核酸检测。

另据黑龙江媒体生活报报道称,昨天哈尔滨市发布长期居家老人和网课学生可不做核酸的最新政策受到点赞,同时一些市民也表示担心会变码。但今早哈尔滨市一些社区发出最新通知,长期居家老人和网课学生不做核酸不予赋黄码,也就是不会因未核酸检测赋黄码。

11月30日,山西太原市教育局消息报道称,每日上网课的学生,如果没有外出的需求,可以不参加每日的核酸检测;确需参加的,请家长检点学生注意保暖。另外,线上教学期间,学校不再要求学生提供每日核酸证明,学生核检纳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吕梁市也于同日发布了类似的通知。

成都则明确,居民出入小区、院落不再出示核酸证明。据成都市卫健委官微30日晚发布信息,居民出入小区、院落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在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市民进入酒吧、KTV、歌舞厅、棋牌室(麻将馆)、网吧、电子游戏厅、密室逃脱、剧本杀、健身房等各类空间密闭休闲娱乐场所,需查验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商超、农贸市场等其他公共场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此,新华社发表时评《“精准免检”也是精准防控》称,各地防控工作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并经科学研判,免除部分低风险人群参与全员核酸检测要求,是降低疫情防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落实中央精准防控要求的重要举措。在科学评估效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群体“精准免检”,不仅可以减少传播风险,还能有效节约资源。对一些长期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来说,“精准免检”是对这部分人群更好的保护,也有利于集中精力用于真正风险人群的筛查。

多地明确不以时空伴随判定密接

符合条件的可居家隔离

此外,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广州、深圳、重庆等地11月30日分别作出相关部署,强调按照科学、精准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得随意扩大密切接触者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

广州、深圳等地提出,“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重庆也提出,对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居家隔离。11月30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在疫情发布会上介绍,如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部分老年人、孕产妇或者还在哺乳期的妇女,这些有特殊情况的人群,家里又具备条件的,可以居家进行隔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