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石泉路街道——扎根实事“解难题”,自治敲开“幸福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要求,普陀区民政局坚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治理难题,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目标,积极助力各街镇探索社区自治共治的“新路子”。接下来,普陀区民政局将针对各街镇打造的社区治理品牌进行常态化宣传推送,与居民朋友共享美好发展成果。本期介绍的是由石泉路街道打造的“石事实办”的品牌项目。

今年以来,石泉路街道秉持“实(石)干人、全(泉)靠谱”的奋斗精神,“胸怀党的宗旨,眼望急难愁盼,手握几把刷子,脚踏丈量神器”,在党建引领的积极作用下,着眼居民区最急、最忧、最盼的需求问题,建机制、搭平台、聚队伍,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攻坚克难,探索实践,以街道资源为依托,以居民参与为纽带,通过协调各方、自治协商,扎扎实实化解了一批长期困扰居民区的矛盾问题,真真切切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机制协同、主体多元、结构合力、成效显著的“石事实办”基层治理石泉品牌。

建机制:重规则、列清单、同参与

把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四百走访、问卷调研、公共议事等活动载体,实时收集居民实际需求,并梳理总结需求共通性,厘清社区治理的轻重缓急,围绕环境整治、民生保障、日常服务等方面,列出实事项目推进清单。同时,街道层面持续完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和职能部门、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与居民区的联动机制,各方力量根据权责精准施策、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让需求有回应、问题得落实。

2020年6月,绿叶小区启动综合修缮工作,社工在走访中了解到,因老旧小区地势相对低洼、排水系统负荷不足,导致小区雨天积水严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街道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会同居委会、中山物业、施工单位等赴现场,与居民代表共商共议解决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将新增排水沟、增加雨水井、地下雨污管网分流工程与小区综合修缮同步推进,不但使小区固有顽疾得以解决,也避免了重复施工,为居民带来了实际便利。

搭平台:共协商、齐监督、真整改

搭建交流感情、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平台——“社区议事会”,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定期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代表等开展联席会议,动员党员骨干和业委会成员带头配合,使得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待各类实事项目正式完成后,居民区党总支也会再次组织社区党员代表、居民骨干、业委会成员代表等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复核,总结经验、归纳做法,巩固治理成果、夯实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太浜巷“无名路”完成改造后,周边小区业委会在针对“无名路”管理问题开展的专题会上,共同制定一份道路整治方案,不仅规范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还设置了隔离桩确保人车分流,并在全路段加装照明设施。近期,业委会还计划对道路一侧绿化进行重新布局,打造成开放式绿地。原本“失管失养”的背街小巷成为如今“大家管”的“共享道路”,居民幸福感、参与感显著提升。

聚队伍:有引领、广发动、强活力

以不断激发社区活力、提升培育居民自治载体的能力为目标,以“社区议事会”为基础,着力打造“红色攻坚队”“达人指导队”“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分别着眼发挥党建先导作用,着力解决社区管理工作中常见的“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调动专业力量,将特长服务与治理需求相结合;凝聚社区后备力量,开展社区常态化自治自管。三支队伍“职责清晰、互为补充”,为社区后续自治工作开展打下组织基础。

品尊国际小区自2011年起,一期外墙就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破损问题,党总支随即牵头成立“红色攻坚队”,负责逐户与居民协商修缮方案,消除居民的抱怨质疑;与此同时,物业、热心居民、社区共建单位还自发组织了“安全施工巡逻队”,共同推动修缮工作顺利完工。

和平居民区加梯工程中,党总支不但牵头成立了“红色攻坚队”,负责加梯前期意见征询工作,还第一时间召集社区达人成立加装电梯咨询工作站,邀请有专业背景的居民参与施工监管,齐心协力为加梯按下“快进键”。

在后续工作中,石泉路街道将继续以“石事实办”治理品牌为着力点,努力破解社区治理“多、小、散、杂”的矛盾问题,打造更多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整洁、公共服务配套、管理机制长效、居民宜居宜业、邻里关系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区。

厚植街区底蕴,助力打造宜创宜业社区。接下来,普陀区民政局将持续聚焦社区治理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普陀区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