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普陀干部“靠谱”服务,“驻”进村民心坎里

  2023年的7月份,对于普陀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干部龚良华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月,他被选派到奉贤区奉城镇护民村驻村,首次担任了驻村第一书记。

  优质金融服务到家门

  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龚良华就告诫自己,要始终坚持把村民的所需所盼作为自己驻村工作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发扬普陀干部“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优良作风。

  因此,他一来到护民村,就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条线干部、队长和村书记、老党员以及村民群众进行谈心交流,广泛沟通思想,并在每周三晚上带队开展夜间巡逻,在巡逻路上持续开展入户走访,与村民们话家常,把民风民俗、村情民意摸清摸透,在思想、感情、行动上与群众打成了一片。

  “五彩心愿瓶”也是龚良华收集、了解民意的一个窗口,村民可以在瓶子里放入日常救助类、心理关怀类、奇思妙想类等各种心愿和建议,村委在收取后,组织探讨其可行性并进行实施。通过收集心愿真真切切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架起为民服务的桥梁。

  和村民们拉家常,用心用情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必修课。一位村民闲聊时说到“如果能在家门口办理银行业务就好了!”这句看似无意的随口一提,却被龚良华牢牢记在了心里。他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目前,对于村里的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像是存钱、取现等基本的业务,也都要跑到镇上银行柜台办理,来回跑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还不够安全。

  为了方便老人们办理银行业务,龚良华积极奔走联系,成功引进厦门国际银行(普陀区长寿路市西支行)于8月11日与护民村共同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通过深化银村合作,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厦门国际银行于8月18日到村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知识讲座活动,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提供实用的金融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现场根据村民需求提供便民金融服务,用实际行动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李老伯激动地说:“平时到银行办个事啊,还要去镇上排队,现在家门口就搞清爽了。”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

  护民村是个典型的老龄化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数量增多,护民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独自生活在农村,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日常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饮食问题就是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有的残障人员做饭还存在困难。

  如何解决农村独居老人随便应付的就餐问题?龚良华与村两委成员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反复研究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就这样,“爱心助餐,关爱老人”行动开始了,首批有28名65岁以上老年人和残障人员表达了希望得到助餐的愿望。经会议研究,从村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村里老年人及残障人员就餐补贴,让他们不再“吃饭难”。

  日前,“长者食堂”正式开放。从发现问题、调研需求、实施落地,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长者食堂”正式开放第一天,龚良华和村委班子成员早早来到现场,为大家服务,用一餐饭的温度,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龚良华欣慰地说:“‘长者食堂’的顺利开业既能让老年人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又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欢迎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来这就餐。”

  长者食堂提供的饭菜都是根据老人饮食特点专门设计的,能够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同时,食堂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调整,确保他们的饮食均衡。此外,食堂还为老人准备了汤类和小吃,让他们在用餐时更加舒适愉快。

  “这里的饭菜很不错,几块钱就能吃一顿营养丰富的饭菜,既实惠又方便,符合我们老年人的需求,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特别有食欲,我们心里都高兴。”陈奶奶乐呵呵地说道。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在“暖胃”更“暖心”的同时,把好事实事办到了老年人心坎上。

  靠谱干部的“靠谱”服务一直在路上,接下来,龚良华依旧很忙碌:“继续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普陀 作者:吴梦迪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