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十一期间受理网购投诉2.3万件,有商家被质疑“玩不起”
今年“双十一”大促,各大商家、电商平台自10月下旬起陆续开启促销活动,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10月24日至11月14日,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网购消费投诉23101件,其中已先行和解18082件,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投诉量居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低价促销接踵而至,消费者对保价服务颇有微词
本文图源网络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家、平台开启多轮“大促”活动,低价优惠活动接二连三、精彩纷呈。同款商品在不同时段促销活动中可能价格不一,虽然许多商家、平台提供了保价服务,但一些商品后期价格下调,消费者却未能顺利保价。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家承诺保价,在申请保价时却拖延、拒绝履行承诺;商家保价规则告知不显著,消费者不清楚保价范围、保价时段及操作申请流程等。此外还有消费者认为商家设置“套路”,通过规定优惠券不计入保价范围等方式规避保价。
如,消费者邢先生投诉反映,其于10月27日在某平台的入驻商家付款6831.96元购买了两台空调,收到货几天后发现商品降价至6300元,因购买时商家承诺有保价,消费者随即便联系商家和平台,对方均表示消费者购买时使用了优惠券,故不再享受保价服务,消费者对此不认可,认为平台和商家规则告知不清,要求退还差价。
交易高峰销量增长,商家服务能力稍显不足
“双十一”大促优惠力度大,许多消费者早早做好攻略、翘首以盼“买买买”。面对交易高峰期,商家服务能力稍显不足,引发消费者相关投诉。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品错发、漏发,商品缺货无法明确发货时间,联系客服迟迟得不到回应等。
如,消费者孔女士投诉反映,其于10月31日在某品牌旗舰店支付1344元购买了一款豪华款消毒柜,付款几天后发现一直未发货,联系商家询问发货时间,对方一直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让消费者继续等待,消费者要求尽快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