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医生也是“发明家”,看上海医疗智造“新势力”

  24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现,处于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会看病救人,还是医学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瞄准“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打破常规的新模式、新成果,正加快提升医疗新质生产力,加速惠及百姓健康。

  十年磨一剑,国产质子治疗装置“从0到1”

  在上海嘉定的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从设计研发到建成投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瑞金医院协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攻坚克难,促进产、学、研、医协作发展,堪称“十年磨一剑”。

  图为5月24日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拍摄的一台国产质子治疗设备旋转机架。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022年9月,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获准上市,并于2023年11月24日正式运营。“质子装置的国产化,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满洲说。

  24日,记者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看到,治疗室背后一个旋转直径达10余米、重达93吨的大型“机械臂”正缓缓旋转。这台旋转机架将同步加速器传出的高能质子束输入治疗室,能精准高效地照射到肿瘤部位,降低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我们正在为国产质子治疗系统打造新的360度旋转束治疗室,调试完成后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凌说。

  图为5月24日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拍摄的360度旋转束治疗室,未来将投入使用。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我们对产品的生产提出各种专业性的意见,让物理参数成为治疗参数,保证精准、安全和有效性的统一,和工程师们协同攻关,成为从工业到医学应用的‘梦想改造家’。”瑞金医院放疗科主任陈佳艺说。

  2024年3月,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的临床治疗病人数达到100例。团队不仅实现了国之重器“从0到1”的突破,还将开发进程凝练成一条可复制的工业化生产道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龚雯、马知遥、董雪 责任编辑:顾铭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