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俄媒:身处星辰大海的中国

  俄罗斯《生意人报》4月26日发表题为《身处星辰大海的中国》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1970年,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55年后,中国已成为充满自信的世界航天领头羊。北京拥有自己的空间站、火箭项目、月球和火星探测器、民营航天企业,还在推进深空探索计划。这个东方大国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

  步入21世纪后,没有人再将中国视为追赶者——在航天领域尤其如此。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的成功不只是科技突破,更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成就彰显了技术主权,为整个航天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中国航天业务几乎覆盖所有关键领域:

  载人航天 多模块的中国空间站定期接待长期驻留乘组。在这方面,中国人已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在轨驻留、货运补给等关键技术。该空间站是完全独立自主的项目。

  各类型及用途卫星的制造与发射 中国每年发射一系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等不同类型。

  探月工程 它的持续系统性推进已逾20年,包括轨道探测器、月面着陆、月球车以及采样返回等方面。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其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

  火星计划 中国成功将祝融号火星车部署于火星表面,它传回了关于火星气候和地表状态的数据。中国由此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重型火箭研发 除现役的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外,中国正全力研制新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它将服务于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等任务。

  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该系统覆盖全球,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军事行动、应急救援等领域。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摆脱对美国GPS系统依赖、实现技术独立的战略要素。

  互联网卫星组布局 中国启动了自己的卫星星座部署工程,对标美国“星链”等的卫星互联网。相关项目计划部署上万颗卫星,以便向国内外提供高速网络服务。它已被列为接下来的重点工程之一。

  中国航天展现出的不只有韧性,还有系统性:每个项目都通向更复杂难关的攻克。尽管早期阶段存在复制与借鉴,但现在它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引领者,并有望成为被模仿的标杆。过去,中国曾向俄罗斯学习探月技术,而如今,在俄美日的月球着陆器接连折戟的背景下,中国探月成就已执全球牛耳。

  中国从不高调发布声明,且始终严格遵循既定的项目时间表。目前其年发射次数稳定保持在数十次。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涌现出一系列民营企业,它们在火箭与卫星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的航天工业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务实、自给自足、目标明确且具有前瞻视野。中国不急于求成,但几乎从未倒退,其接下来的发展只会进一步提速。(编译/童师群)

  4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金立旺 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