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通的版图上,如皋江安是一块红土地,人称“小延安”。今年清明节期间,其嫡孙周国建在整理老宅旧物时,意外地发现了周俊的一些遗物,从而揭开了祖父的一段革命历史。祖父虽然已经魂归红土,但他的精神却像一粒星火,始终激励着后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年2月20日,江苏省宝应县最年长的新四军老战士唐明福因病逝世,享年96岁。特殊党费,唐老更是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缴上2万;非典时期,缴上2万;武汉疫情,缴上3万;党的百年华诞,缴上2万。
储云良今年70岁,常州武进人,1968年参军,在部队服役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先在东安派出所工作,后来开办一家印刷厂。”一场疫情、一颗爱心、一份守护,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退役老兵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本色。
新四军英烈的故事:锄奸科长邱子华
新四军英烈的故事:侦察精兵周达明
《太行春感》
《偷渡梅关》
《春日偶成》
《大江歌罢掉头东》
新四军英烈的故事:孤胆英雄王明星
新四军英烈的故事:壮志英忠罗忠毅
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蒋管区”发展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还是上海分局对浙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具体部署,都是我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有力举措。三 草茅庵建军成立的四明地区主力武装第四中队,历经多次战斗后,发展成为浙东地区主力部队,为推动浙东地区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四军卫生工作史是新四军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四军从弱到强、纵横驰骋的发展进程中,卫生工作始终占据要位,相随护佑,为疗伤健体、服务军民、保障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像当年新四军统筹对敌作战和卫生工作那样,科学统筹发展和防疫两个大局,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健康。
1954年2月,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的同志根据中共上海市委指示和李达、王会悟夫妇的回忆,开始对党的二大会址寻找和踏勘。参加党的二大的代表中,关于中央局代表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地区代表王尽美、蔡和森,青年团代表施存统等6人,已经是没有什么争议了。
在十八年前的端午节,年迈的父亲把我叫到身旁,交给我一个小小的麻布包。那是1943年的农历五月初六,有两名新四军战士,从松阳县四都乡去往宣平县(现武义县所辖)的牛头山,给在那里活动的新四军部队送情报。我爷爷从挂着的小杯子推测,新四军战士完成任务返回时,一定还会再到这里来打水喝。
江苏海门区四甲镇合兴村有户红色的革命家庭,一家五代人为抗日民族英雄沙国强守墓76年。沙国强,出生在1921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4岁那年,父亲姜老五因病去世,母亲因家贫无奈将国强送给邻村沙贵荣作养子,改姓沙。他编成一本《沙国强英勇就义》小故事,还向同学们宣讲,让抗日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代代相传。
我虽已年近耄耋,但对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情感丝毫不减,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引导我进入了军警门,这种情缘始于73年前解放军入住我家。这个班在我家居住了数月后,大部分随军南下作战,郭班长和小李留守无锡,后来我和他们经常见面。
诞生明星的摇篮——追记上海青年话剧团
上海滩杰出的电影评论家——王尘无
铭记领袖关怀激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王直率部血战安吉痛击敌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