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上海海昌的复杂心情:从动物表演到保护思考
“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也是最后一次。”近日,一名网友在参观海洋公园后在社交平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她带着孩子去观看海洋动物表演,却在现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动物表演瞬间很精彩,但想到它们为了被驯服付出的代价,心里真的很难受。虎鲸本该是海洋的霸主,却被困在狭小的水池里,失去了自由。”
她的感受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公众关于动物表演的讨论再一次升温。尤其是在2024年10月10日,海昌海洋公园的虎鲸“胖虎”在表演期间受伤事件曝光后,动物保护的呼声进一步高涨。据园方通报,“胖虎”在表演时与同伴“饼干”嬉闹,不慎挤压到池壁,导致出现轻微擦伤。伤口随即被消毒处理并已愈合。
图:上海海昌虎鲸受伤资料图
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表演期间,“胖虎”左侧胸鳍下方出现红色液体,随其入水后被水浪冲淡。园方解释称,这类伤情类似人类皮肤的小擦伤,然而,公众更关注的却是:为何这些原本属于海洋的生物会被迫生活在人工环境中,并反复参与表演?
科学研究表明,虎鲸是高度智能且社会化的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拥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并与家族成员共同生活。然而,在人工圈养环境中,狭小的活动空间、单一的生活环境以及高强度训练,可能对虎鲸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我原本只是想带孩子看鱼,看看它们在水里游泳的样子就好,但发现这里到处充满了动物表演,真的很难受。”还有网友感叹道,等孩子长大一些,她希望能与孩子探讨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孩子认为动物表演是理所当然的娱乐项目。
近年来,关于动物表演的争议持续升温。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限制或禁止海洋哺乳动物的商业表演活动。法国、美国加州等地已立法禁止虎鲸表演,并进一步推动动物福祉的提升。在中国,随着公众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动物表演的合理性,并呼吁水族馆以更自然、非侵扰的方式展示动物,让人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来了解它们的魅力与生态价值。
“胖虎”的受伤事件成为公众重新审视动物表演的契机。它不仅让人们关注圈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更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思考。许多网友呼吁,动物不该成为人类娱乐的一部分,而应获得更多尊重与保护。
图:上海海昌虎鲸受伤资料
图:上海海昌虎鲸受伤资料
一次看似平常的游园,却引发了如此深刻的反思。“动物表演的背后,是它们为失去自由所付出的代价。”这位网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或许,只有在尊重动物生命、减少人为干预的前提下,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更和谐、更可持续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