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开渔季”到了!这份健康尝“鲜”指南快收藏

  近日(8月5日)

  东海伏季休渔期部分解禁

  迎来“小开渔”

  红虾、梭子蟹等海鲜重返市民餐桌

  那滋味就是一个鲜! 

大快朵颐之前

先来解锁海鲜的健康吃法↓

01

海鲜营养价值虽高

四类人群要慎吃

海鲜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同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有助于维持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的摄入量为300~500克。但下面这四类人群一定要慎吃海鲜。

1

过敏人群

海鲜过敏的原因是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因此,过敏体质者应该谨慎食用海鲜。

2

痛风患者

海鲜的鲜美味道主要源于其丰富的嘌呤,痛风或高尿酸患者要谨慎控制摄入量,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此外,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加速生成尿酸,且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因此海鲜和啤酒不建议一起食用。

3

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海鲜属于寒凉食物,对消化功能差的老人、小孩和胃肠道疾病患者来说,大量食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容易发生腹痛、腹泻,最好一次不要大量食用。

4

甲亢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人群需严格限制碘的摄入:

贝类、虾皮等海鲜的含碘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能会加重甲亢症状,引发复发;

小黄鱼、带鱼、基围虾、梭子蟹等海鲜的含碘量不高,可少量食用。

02

想吃新鲜海鲜,怎么挑?

鱼类:新鲜鱼的鱼鳃应具有海鱼的咸腥味,且无异臭味;鱼眼清澈透明,眼球完整饱满稍向外凸;鱼肉坚实有弹性,用手指按后凹下去的地方会立即恢复。

蟹类:选蟹时要选蟹壳青而蟹腹白的;新鲜的蟹类将其翻过来,能迅速翻身;用手触碰蟹眼,眼珠灵活转动,或是口吐泡泡,发出声音。

贝类:新鲜贝类有轻微海腥味,外壳光亮,一般闭口,贝类的舌头偶尔能伸出来,轻轻触碰会快速关闭。挑选贝类时,若饲养的水质出现浑浊且污泥很多,说明不新鲜。

虾类:新鲜的虾,体表和腹肢不发黑,头部和表面不发红,头、胸甲与虾肉连接在一起,不易用手剥开。养在水里的活虾,用网去捞时,游得越快越新鲜。

小贴士:海鲜尽量不要买多,现买现吃最好。一次吃不完,可以分装成小份,放入冰箱冷冻室储存。这样每次拿一份来解冻,可以避免反复解冻-上冻对肉质造成的影响。

03

如何营养安全吃海鲜?

1

做法多样,锁住本味最佳

海鲜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清蒸、水煮、炖煮、爆炒、烤制等,每一种做法都有其独特的口感。

蒸煮是最常见的做法,突出海鲜原始鲜味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搭配葱姜和醋可以去掉海鲜的腥味,增加口感和鲜味。

2

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处理海鲜的刀具、案板、盆碗等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冰箱内的生熟食物也要注意分区域存放。

3

煮熟煮透最安全

很多人喜欢吃生腌,这虽然保留了海鲜的原汁原味,但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存在寄生虫风险,还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致病菌,即使放了白酒和芥末,也无法彻底杀死寄生虫和致病菌,容易导致食物中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煮熟煮透。

4

尽量不要隔夜吃

螃蟹、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都是高蛋白食物,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5

被海鲜扎伤及时处理

处理海鲜时戴手套,如果不慎被刺伤划伤,要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将血挤出,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

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诉医生有接触过海鲜。

8月5日至9月16日期间

我国东海、黄渤海、南海海域

先后进入“开渔季”

一大批海鲜陆续上桌

大家切记:别贪多!

适量食用才能美味又健康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姚卫斌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