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 ”成为新消费“加速器” 赋能多元场景 打造健康安全好生活

  日前,我国首部AI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发布,系统布局“人工智能 ”的六大重点行动和八大基础支撑。行动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新应用场景落地。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从服务表演到家庭陪伴,机器人正在成为推动新消费模式的关键力量。

  在北京,一家机器人主题的沉浸式餐厅于今年8月初开业,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这里的迎宾、送餐、饮品调制都由机器人完成,餐厅内还能看到机器人进行象棋对弈、科普讲解和乐队表演。

  今年以来,AI陪伴机器人市场也快速升温,已逐渐走进更多家庭。它们外观多样,内置AI大模型,能与人实时对话。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 ”行动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将推动居民消费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消费领域,将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称:“一是从“功能体验”向“情感体验”升级;二是从“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级;三是从“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四是从“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应用,正在深刻重塑消费市场的形态与体验,成为新消费的“加速器”。”

  AI 医疗 AI 治理 “人工智能 ”打造健康安全好生活

  “人工智能 ”的六大行动中,还包括“人工智能 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在打造有品质的美好生活、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方面,人工智能又是如何推动相关场景应用呢?继续来看记者的探访。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医生正在远程会诊,屏幕上显示的是远在900多公里外的西安、一个疑似先心病胎儿孕妇超声检查的实时画面。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的出生缺陷,发病率较高。对它的产前诊断,需要在只有约成人指甲盖大小的20多周胎儿心脏上获取超声影像。在连线的那端诊室就部署了这样一台先心病筛诊设备,借助人工智能帮助医生提取标准超声影像、测量及质控。

  不仅是医疗领域,在社会治理领域,人工智能也在拓展新场景。

  这个仅百余元的普通摄像头,经过接入人工智能的系统后台,可以在不利用公安系统的公民身份信息情况下识别人的年龄和行为动作,部署在校园周边、娱乐场所,识别到违规行为将触发告警机制,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还能在厨房、水域等场景拓展应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央视网 作者: 责任编辑:姚卫斌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