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丨亚丁:虽远离战火,却在逐渐窒息的城市
新华社亚丁10月24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亚丁:虽远离战火,却在逐渐窒息的城市
新华社记者穆拉德
在2025年9月一个闷热的夜晚,当位于也门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亚丁湾的也门城市亚丁电力再次中断时,我走出家门,陷入黑暗中。整个城市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见几台私人发电机在倔强地低鸣。头顶灯罩破碎的路灯早已熄灭,如同空洞的眼睛。我在心里默问:我们还要这样熬多久?
我的家乡亚丁,虽然幸运地未遭战火摧残,但却好像被遗弃了,并且正在慢慢窒息。
我仍记得2015年7月,在沙特等国联军支援下,胡塞武装被从亚丁驱逐出去时,全城一片欢腾。许多人重返家园,市场重新开张,街头响起孩子们的笑声。那一刻,和平似乎触手可及,重建似乎指日可待。
乐观情绪在城市里迅速传播。有人设想亚丁能重新崛起,成为地区性中心。其实这并非空想——亚丁港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连通大陆间的重要补给和贸易枢纽;还有人希望亚丁能够取代被胡塞武装控制的首都萨那,成为也门新的政治中心。然而,这些如今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十年过去,亚丁尽管仍旧会偶尔被人提起“临时首都”的荣耀,却在落寞中被慢慢遗忘。大规模重建从未真正到来,街道依旧黑暗,许多公共设施和私人住宅仍布满弹孔。
整个也门分裂依旧。胡塞武装盘踞在北部和西部,而南部则依赖沙特、阿联酋及西方一些国家支持,勉强维系着一个脆弱的政府。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亚丁的人来说,这种分裂并非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一堵将祖国割裂、将我们与亲友隔离的无形“墙”。
如今,亚丁宛如一座孤岛。过去,我和家人还能开车北上,逃离电力中断下的难耐酷暑,前往凉爽的高原避暑。现在,这样的旅程已难以想象。
道路虽在,却被各派武装设置的检查站切成数段。武装分子肩背步枪,拦车查证,逐一查看身份证件,决定谁能通行、谁须折返。有时,他们干脆扣押过路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取代了人们对自由和舒适的向往。
在亚丁,生活几乎令人绝望。平均每天停电时间长达15小时至20小时,家家户户在酷热中煎熬。烈日下,街角堆积的垃圾散发着恶臭。人们苦笑着说,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黑暗、饥饿、缺水等苦难仍在继续。“我们正被一点点吞噬,仿佛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惩罚。”一名亚丁居民说。
市场里的商贩抱怨销量下降、物价飙升。“人们来看,却不买,”一名杂货商说,“他们连面包和米都快买不起了。”在另一家店里,店主问一位赊账的顾客:“你什么时候能还钱?”那人毫不迟疑地回答:“等政府发工资的时候。”在亚丁,这不是玩笑——工资常常几个月不发,就算发了,在食物和药品等开销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天早上,我路过家附近的一所学校。闷热的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挤坐在地板上,他们的课本都装在塑料袋里,没有书包——因为家里买不起。屋顶上的吊扇纹丝不动——因为没有电。讲台前,满身是汗的男老师在写板书。他已经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但仍每天来上课。“如果我们关上校门,这些孩子就会走上街头。”老师看着孩子说,“如今的街头,充斥着帮派暴力和枪支。”
不久前,我遇到邻居家的15岁儿子,他曾和我弟弟一起上学。如今,他穿着军装,手里拿着步枪。“读书没用了,”他轻声说,“父亲病了,退休后没工资。我得养家。他们需要的是食物和药,不是文凭。”
夜里,我在小巷中遇到一位老者,他无奈而又伤心地回忆起过去工资准时发放、天黑时灯会亮的生活。“我们听信西方自由民主的说辞,走上街头革命。但是,现在国家分裂,人们生活水平大不如前,这样的革命有何意义?”
在贫困、失序、酷热中煎熬的亚丁正在一点点窒息。尽管如此,孩子们继续走向学校,邻里们在停电时互助相扶。在这些微小的坚持中,亚丁依然在努力地呼吸。(翻译整理:尹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