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曹杨商城本周六闭店改造!18个月后焕新重启,人情味、烟火气能否留得住?

  11月12日,进入闭店倒计时的曹杨商城,一楼有不少柜台已经搬空。进门左手边通往二层的扶手电梯,已经停运。设在二楼的单姐裁缝铺,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我已经在这里12年了,商场马上要闭店装修,我真有点舍不得,”单姐熟练地操作缝纫机修改衣服,和记者聊天时,忙得都顾不上抬头。走过了73个年头的曹杨商城,确定于11月15日闭店改造。预计18个月后重新开门迎客。

  曹杨商城有过高光时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曹杨商场规模一度名列全市第三,仅次于南京东路上的市百一店和华联商厦。第一双运动鞋、第一只BB机、第一台walkman……许多上海人所拥有的“第一”,都是在曹杨商场实现的。当年作为上海西北片最大的百货公司,曹杨商场声名远扬,许多人从江苏来上海,第一站就直奔曹杨商场。

  时至今日,承载了许多上海人难忘记忆的曹杨商城,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型商业体的不断迭代涌现以及大行其道的网购所带来的挑战。闭店改造,是店方因应情势的选择。

  对曹杨商城怀有深厚感情的忠实顾客们担心,改造后的曹杨商城会不会在变得“高大上”了之后,失去它原本的亲和力与烟火气。

  “未来,还能容得下单姐裁缝铺的存在吗?”这是很多老顾客关心的一个问题。

  起步于106平的简易平房

  曹杨商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3年前的1952年。

  当年,配套曹杨一村建立了曹杨新村工人消费合作社,便是曹杨商城的前身。合作社为三开间简易平房,面积106.5平方米,主要经营主粮、煤、食品、棉布、土产、日用小百货等200多种生活必需品,担负着曹杨新村地区1002户、4100名居民的日用所需的供应。

  106.5平方米的小平房,却要服务整个新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时的它,是名副其实的曹杨新村“大管家”。

  随着曹杨二、三、四、五、六村如火如荼地建设,越来越多居民迁入。1953年,合作社大门市部在曹杨四村165号开业,商品品种增加到1600种,可担负起11000户、45000名居民的日常购买需求。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走进这里挑选心仪的商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1956年3月,在“公私合营”的背景下,合作社转变为国营企业,更名为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曹杨新村商店。商店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型百货商店。供应品种由低档温饱型商品向高档耐用商品发展。商品大类也由粗到细,由少到全,涵盖百货、针织品、纺织品、服装、五金、电讯、文具、食品、劳动防护用品等,种类达到3000多种。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曹杨新村商店迎来了一次飞跃式发展。国家步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市场开放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为适应市民需求,曹杨新村商店筹建百货大楼的计划开始提上日程。1981年9月,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卡特及其夫人一行,也来到曹杨新村商店参观。这份荣誉,也更加坚定了有关方面要把商场办好的决心。

  规模曾经名列全市第三

  1985年,大楼扩建工程竣工,商店增加到五层楼,面积达到6900平方米。同年9月,上海市第三次名牌产品评销会在这里举行,进一步打响了商场知名度,商场趁热打铁选在9月28日正式开张营业,并更名为上海市曹杨商场。商场所售的商品也由低档的吃、穿、用逐步向中高档发展,手表、相机、缝纫机、黄金首饰、服装、食品、家电等,都能在曹杨商场内买到。

  尽管曹杨商场只是地区性商业中心,但1985年改造后,规模在当时名列全市第三,仅次于南京东路上的市百一店和华联商厦,服装、鞋帽等一些单项商品的年销量可名列全市前十名。

  作为当时上海西北片最大的百货公司,许多人从江苏过来,到上海第一站就来曹杨商场。据商场老员工回忆,最热闹的是过年前,许多农村本地人领到了分红,就从江桥、封浜等地赶来,买服装、年货,其中黄金首饰销量最好。

  在普陀区生活了30余年的周家周云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位于曹杨地区的一家单位上班,从事财会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常去位于兰溪路上的一家银行。每次去的时候,曹杨商场和新华书店,都是他抽空要去逛一逛的地方。

  在周云海的印象中,当时曹杨商场不仅是品类齐全的综合性区域大商场,而且所售商品价廉物美。“我曾在那里买过几双皮鞋,后来在其他市级大商场里看到同款的鞋子,价格明显要高出一截,”周云海说,从那以后,他和太太但凡要添置新皮鞋,就首选去曹杨商场。

  获评首批“上海老字号”

  1995年,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大潮中,曹杨商场正式转制为上海市曹杨商城有限责任公司。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市各类外资民营大型商场拔地而起,加上消费形式的不断丰富,曹杨商城全市第三的纪录被一次次超越。2003年,商城再一次进行改扩建,建成一幢六层的单体商业大楼,面积达到32500平方米,其中一至三层主要经营百货业态,四至五层为超市卖场,六层为办公区域。面积扩大了,仍保持着不错的客流量。每到过年办促销活动时,商城内人山人海,经过走道,大家都要侧着身子过。

  为了应对周边商圈发展竞争,商城于2008年对内部格局进行了重新布置,四楼、五楼引入大卖场,底层沿街铺面开设了餐饮、银行等业态,曹杨商城成为一家集百货、金融、餐饮、大超市为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2014年,曹杨商城获评首批“上海老字号”。

  人情味、烟火气能否留得住

  如果说动辄十万余平方米体量的购物中心是“大动脉”,那么市民“家门口”的社区商业就如同“毛细血管”。在曹杨商城里,像单姐裁缝铺等小店,承载着周边居民的集体记忆,更让便捷服务深入千家万户。对很多老主顾而言,这里不仅是消费空间,更是生活空间,是熟悉的市井烟火气。

  11月12日,记者走访商场时,在单姐裁缝铺遇到在某餐厅工作的小徐和小连。“我来过这里好几次修补过衣服。这次是专程陪朋友过来,他的夹克拉链坏了,需要换。”小徐与曹杨商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单姐裁缝铺。“第一次来时,是因为抽烟把衣服烫了一个洞,听朋友介绍这里有一间裁缝铺,于是找到这里,单姐很巧妙地用花朵的形状补好了衣服。”

  靠着顾客们的口耳相传,单姐的顾客不单单来自曹杨地区,很多人从浦东、嘉定、闵行专程赶来,找单姐修补衣服。

  “在大都市里,缝纫铺非常少见了。我希望商城改造后,能让像单姐这样的手艺人继续留在这里,解决我们市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小徐表示。

  “焕新改造后,商城原本的人情味、烟火气的特色,会得到保留的,”上海市曹杨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盛颖莹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表示。

  盛颖莹介绍,曹杨商城本次改造,是为了响应区域“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提升购物环境,优化品牌形象。曹杨商城将以此次焕新为契机,努力打造一个集烟火气、人情味、时尚感于一体的社区生活新地标,持续传递社区温暖。

  据了解,曹杨商城完成改造后,将聚焦银发族和小朋友这两类客群,进行业态布局。

  闭店改造期间,曹杨商场的特色便民服务不打烊。商城将在曹杨影城一楼大厅设立顾客服务中心,持续听取顾客对商场焕新升级的意见与建议。

  盛颖莹介绍,此次曹杨商场焕新改造,还有一个亮点:商场六楼,将设置共享空间,变身市民“家门口的会客厅”。在这里,将开办各类沙龙等活动,从而使焕新改造后的曹杨商城不仅仅是更适合周边消费新需求的购物场所,同时也是更契合市民新期待的社区邻里中心、社交中心、文化中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随申Hi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