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39个城市开展试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了北京、天津、唐山等39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城市。这些城市有何特点?开展试点的重点任务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发挥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长足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4万家,从业人员109万人。“十四五”时期,全行业年均为3亿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5000余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在服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过程中,形成了一批适应制造企业招聘用工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模式和解决方案。

  “试点城市将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差异化探索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高效协同的创新路径,助力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短板,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述负责人说。

  据介绍,试点城市基本覆盖我国经济大市和制造业重点区域,普遍具备较大规模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群、比较发达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较强的区域示范带动作用等条件。

  上述负责人说,试点城市制造业年产值规模体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所在省份制造业发展较快或代表性较强的城市,产业领域涉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招聘用人需求旺盛。同时,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集聚,业态模式丰富,服务能力突出。

  试点城市将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确定1到3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开展差异化探索。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点选择制造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开展融合发展试点。

  此外,深入梳理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分类施策,重点打造招聘用工联合体、跨企业培训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场景,培育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有关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试点城市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及时梳理工作进展、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以及困难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典型项目。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晓洁 责任编辑:顾铭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