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我国四颗卫星“出征”在即 用硬核科技书写太空探源“中国坐标”

  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份跨越时空的终极好奇正驱动着系外行星探测的前沿探索。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心的消息,“十五五”期间,中国将发射四颗科学卫星,聚焦宇宙起源、空间天气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问题,组织实施“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

  中国“鸿蒙计划”首颗探源卫星将率先启程,由10颗卫星组成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将飞往月球背面。揭开宇宙大爆炸后几亿年混沌时光的奥秘。

  人类对太阳的观测从未停止,但它的“南北极”却始终蒙着神秘面纱。“夸父二号”将创下国际先河——成为首个绕行至太阳极区上空的探测器,像一位架起长焦镜头的高空“摄影师”,直接凝视太阳的“两极容颜”。

  地球是宇宙中的孤独绿洲吗?这个问题将由中国系外地球巡天卫星给出更精准的答案。这颗专门“追星找家”的卫星将重点锁定和地球大小相当、处在恒星宜居带的“地球2.0”。

  第四颗是飞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天文台”,它将观测黑洞视界边缘、中子星表面等“极端禁区”,检验爱因斯坦预言的极限,探寻超越现有物理学框架的“新规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表示,我国争取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空间天气的起源,以及系外行星生命的起源方面作出原创性的科学突破,也希望科学卫星的成果能够成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标志性成果。

  从月球背面的“宇宙收音”到太阳极区的“磁场探秘”,从系外星空的“家园搜索”到极端天体的“物理实验”,面向“十五五”,中国这些科学卫星将陆续升空,构建起覆盖“宇宙起源—太阳活动—地外生命—极端物理”的探测网络。专家表示,中国正以独特的智慧,向宇宙深处发起探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央视网 作者: 责任编辑:姚卫斌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营业执照信息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021-62713002